浅谈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7-12-23 15:39万玉文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育课体育教师

万玉文 肖 利/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浅谈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研究

万玉文 肖 利/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近几年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正处于改革发展初期,它不用于理论型和研究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院校,重在"应用"二字。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使命,也对相应的大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理论型和研究型本科的大学体育的模式。而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对接不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职业性和针对性;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还非常单一。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一方面在极力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凌乱等一些问题。

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一、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一)体育课程目标重教而不重学。

全国的学校体育都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据调查,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课程真正落实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为数不多。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肯定了体育课的重要性,并持有良好的体育态度,但仍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体育课。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己技术差、不好动、没兴趣,教师又太偏重技术教学,而忽视了趣味性体育的开发,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重教而不重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消失。

(二)体育课程内容项目繁多,缺乏职业实用特点和校本特色。

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和武术等十几类项目,体育教学项目繁多、内容枯燥、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足,缺乏校本特色。没有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也就难以为终生体育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而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职业体育”的教学内容,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体育教学之中。特别是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职业特点不突出,没有围绕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开发,针对学生劳动就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身心素质的专门培养不足,缺少和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紧密相关的职业实用体育教学内容,并且总体上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羁绊,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上不利学生创新培养。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常用传统的讲授法、矫正法、演示法与练习法等,这些方法尽管是体育教学上一直沿用的法宝,但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未能改变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的偏差。教学过程中重统一性,轻差异性突出。这说明体育教师在思想与学识上还不能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的学习与培训。

(四)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老套。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都是班级上课模式。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可能达到一致,运动能力也相差甚远,课程教学难于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没有条件实行男、女分班上课,不能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要。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在体育课的考核评价上,过分注重学生的技术动作成绩,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幅度和体育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成绩的评定缺乏科学的过程性依据。

(五)体育师资力量不够合理,且不按国家要求开设体育课。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仍按文化学科的授课工作量来配备师资,体育教师工作负荷强度较大,一个教师要上五六十号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体育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总体配备不合理,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偏低,部分高职教师知识陈旧、观念保守,这些都阻碍了教学的发展,适应不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按规定开足体育课时,甚至有些学校只有一年级开设了体育课,没有开设体育理论课和选项课是普遍现象。

二、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应用型高校领导者必须传统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客观要求,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确保确立的教学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此过程中,应用型高校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性质等,把握好体育教学的价值,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将终身体育观念巧妙地融入到教学理念中。

(二)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及优化教学模式

在应用型高校深化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中,必须客观分析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把握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克服形式主义思想的束缚,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调整、充实、优化、完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加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准确把握体育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提供有利的保障。同时,应用型高校要认真解读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运动的认知水平等,将体育项目和社会体育相融合,开设有针对性的、较强实效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育课程。

(三)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师要结合大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水平,适当增加体育教学难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来,逐渐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在使学生掌握重要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促使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交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培养建设的力度,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进行再教育学习。使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改革,转变已有的教学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在一系列体育培训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自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促使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价值。

三、结语

我国应用型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目标重教而不重学。体育课程内容项目繁多,缺乏职业实用特点和校本特色。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上不利学生创新培养。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老套。体育师资力量不够合理,且不按国家要求开设体育课。针对上述问题,此次提出了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及优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通过这些方法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1]代万雷,突破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瓶颈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7期

[2]宋文波,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育课体育教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