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

2017-12-25 17:49高云德临沧市永德县大山乡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乡镇干部阵地

文/高云德,临沧市永德县大山乡党校

浅论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

文/高云德,临沧市永德县大山乡党校

本文基于笔者在云南省永德县大山乡党校的工作实践,在阐述对乡镇党校阵地作用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党校工作中存在软硬条件不足、培训内容和方式与现实脱节、培训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增加对乡镇党校的投入,强化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教学载体,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机制和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实现乡镇党校阵地作用的充分发挥。

乡镇党校;阵地作用;建议

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我们党的党校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培训、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并且通过党校这一载体和渠道为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事业的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柱。而乡镇党校则是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对辖区内党员干部进行短期培训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和业务学习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农村全体党员和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阵地。换言之,乡镇党校在乡镇、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中扮演着“阵地”角色,发挥着基础且关键的阵地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将根据自己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试结合在云南省永德县大山乡党校工作实践,希望为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1 对乡镇党校阵地作用的认识

1.1 从农村情境中认识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

理解和深刻认识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必须交“党校”置于农村情境中,或者说必须在“农村”这一大背景和环境下去探讨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我们知道,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三农”问题是农村工作的主要问题,将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全过程,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之一便是脱贫攻坚。那么,如何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显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群众纽带作用,便是“先手棋”,也是“当头炮”。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实现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诚然,乡镇党校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作用以及示范作用的“主要工作面”,通过以短期培训班集体培训为载体,以村党支部进行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学习内容,教育培训中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把学习、观摩结合,并依托农村实际开展培训,实现农村党员和乡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助推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1.2 从培训教育对象认识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

认识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必须先了解乡镇党校主要的培训和教育对象。一般而言,乡镇党校的培训教育对象主要包括农村党员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就农村党员而言,其言行代表着我们党的形象,农村党员能否敢于亮明身份、能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影响着我们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根基。同时农村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状况也能够直接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作用、组织作用以及示范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就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他们是我国基层政权机关的主体,是履行党的执政使命的最基层的执政骨干力量,处在乡镇党政事务的最前沿和第一线,直接与农民群众相“衔接”。因此,我们需要抓好乡镇党校教育,真正发挥其阵地作用,以提高辖区内农村党员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助推农村脱贫攻坚的推进和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2 乡镇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2.1 乡镇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对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的乡镇党校的工作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其阵地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首先,乡镇党校软硬条件不足。在软件方面,乡镇党校师资力量薄弱,其教师基本都是兼职,使得他们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党校工作上,进而使得他们在党校教育方面的业务能力欠缺。在硬件方面,乡镇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教学基地,很多设备和场地都是和乡镇党委政府公用,而且相关的电子教学设备缺乏;其次,培训内容和方式与现实脱节。主要可以概括为:一是培训内容与乡镇和农村工作相脱节,实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缺乏,不能与党政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现实需要相衔接。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化,多以课堂和会议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维系着“灌输式”的教学逻辑,培训教育气氛死板沉闷,难以引起学员的兴趣;最后,党校培训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力和驱动力,即在培训中迟到、早退的现象偏多,而且未能将党员党校培训的结果与党员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和晋升相挂钩。

2.2 充分发挥乡镇党校阵地作用的建议

2.2.1 增加对乡镇党校的投入,夯实教育培训基础。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升乡镇党校的培训场地等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需要组建较高水平的专职的党校教师队伍,增强党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注重优化教师结构,可以从乡镇班子成员、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专业部门、上级党校中聘请高素质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通过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实现专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由于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也可以实现培训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使党校教育更“接地气”。

2.2.2 强化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要是需要完善乡镇党校培训内容体系,不仅应该依托乡土实际打造精品课程、编写“农村教材”,而且应该在注重基本政治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农村的典型课题,如农民收入、脱贫攻坚等,对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剖析,使党的农村政策方针的性质、意义和目的通过生动且贴近实际的案例表征出来,让看似“高大上”的理论和政策变得“接地气”,能够让人可观可感。同时针对农村党员和乡镇干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需要开展具有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发挥乡镇党校在提高党员和乡镇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阵地作用。

2.2.3 注重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创新教学载体。一方面,党校教育首要的在于抓好课堂的培训教育,注重课堂教学与乡土情境、现实需要相结合,推进课堂教学的精准化,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将讲授式教学与案例式、讨论式以及体验式教学相融合、相衔接;另一方面,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应该朝着体验式教学方向发展,跳出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依托乡村党支部和农村的林地、果园、种养殖基地以及优秀农村党支部“观摩”等作为新的教学载体和形式,让学员在可观可感的载体中体悟党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在贴近现实的基地教育培训中获得职业技能的提升。

2.2.4 建立健全乡镇党校教育教学机制和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学员的分类机制。党校教育中不能“一刀切”,应将培训学员根据其职业特征、现实需要以及文化水平等进行分级分类教育培训,做到精确制导;二是应该建立健全党校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将教师的教学方案、过程以及成果等纳入评估体系,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三是完善党员和乡镇干部党校培训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将党员和乡镇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成绩等情况,及时向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反馈,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党员干部的工资福利和职务晋升相挂钩。

[1]]刘兰.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思路及对策[N].伊犁日报,2010-8-20.

[2]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研究[J].重庆行政,2013(8):107-111.

[3]吕伯征.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助推新农村建设[J].新西部,2012(3):22-23.

[4]付春华.党校体验式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1):116-119.

[5]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课题组.提高党校乡镇干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研究[J].重庆行政,2013(8):107-111.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乡镇干部阵地
“无尾怪”和“独角怪”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红领巾阵地之小画廊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