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7-12-25 17:49黄仕军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绒小学
新商务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阅读教学

文/黄仕军,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绒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文/黄仕军,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绒小学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大声朗读过程中,能将语文知识直接输送到大脑里,能够最快的记忆语文知识。在使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时,大声朗读也能将文章中蕴含的深层意境表达出来,这也能加深对语文教材知识的理解,能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深入的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朗读进行教学的有效性,并提供了几个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相关办法;应对策略

小学生的教育属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要在这个阶段里,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培养,让小学生有更强的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对文字的书写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新课程改革中,拟定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朗读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快的获得语文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充分利用起来,寻找思考将阅读教学应用到语文课堂中的方法,对学生加强阅读锻炼,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我国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意义

一般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都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多数老师并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让学生进行大概的掌握,对教学内容只是粗略的了解,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这样进行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很难培养出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导致朗读教学的效率很难提升。

1.2 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很好地应用,教师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阅读,甚至有的老师将朗读过程放在了学生的预习课文过程中。教师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朗读的时间,自然不能给学生进行相关的朗读指导,学生存在的很多朗读问题都难以解决,这也会导致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1.3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不断地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当然很枯燥,学生也很难获得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教师没有进行朗读教育的优秀教学手段,这样很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文章变成了一个任务,只是对文章的大概意思进行掌握,这也会导致朗读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

2 实施朗读教学的策略

2.1 示范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对学生示范朗读,这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环节。小学生没有成熟的语感,不了解正确读书的方法,不能对小学的朗读听之任之,否则容易出现错误的朗读方式。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蕴藏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

小学生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朗读,只会机械的串联起字词,这是老师就应该给学生教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学生存在于句子、段落之间的自然停顿。教师亲自示范朗读,将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小学生模仿老师的能力是很强的,老师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细节上的一个微笑、一次停顿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2 借景入情,烘托阅读气氛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思想情感充分调动出来,让学生能够和文章的表达情感产生共鸣,烘托出阅读气氛,在情理交融的氛围中朗读,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朗读教学的效果。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进朗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活泼因素充分的利用到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再加上图片、录音素材、老师的肢体动作和神态语言,能让学生轻易地融入到学习材料中。比如在讲《江南》这节课时,将教学课件放出来,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被美好的意境所感染,产生非常强的临场感,好像自身来到了江南一样,身临其境的感受江南的美,进而更好的学习知识。如果没有情境教学,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学的美,所以在平时的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建情境,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真正的融入到知识当中。

2.3 引导联想,增强阅读效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悟的阅读,语文的课程教材中,拥有丰富的人设文化和思想内涵。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才能对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并有效增强阅读的效果。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重点就在于课文的阅读。以前的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阅读,而把教师的讲述看的过重,忽略了学生阅读作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要求有更多的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点拨、引导、启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语文的阅读中来,将阅读放在学习语文的第一位。教师的教学以引导学生阅读为目标,学生阅读的同时能进行相关思考,并感悟出表达的真实情感。很多时间表明,朗读教学能将小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情感。特别是在小学教育的低年级阶段,有很多文学内容有很深的意境,老师讲述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学生的自身理解反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将语言和思想融为一体,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好。

3 结束语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并开发学生的智力。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在朗读方面着重培养,让学生能够进行高效的朗读学习,并以此帮助到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朱玉婷.有心方能挖甘泉: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有效性指导的几点尝试[J].文教资料,2010(8):67.

[2]张小娟.提高课堂效率,朗读教学先行: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下),2012(5):97.

[3]邵馨漪.让语文课堂充溢琅琅书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10):32.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我是小学生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