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行业去过剩产能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2017-12-26 08:05刘颖闫圣楠王涵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

◎刘颖 闫圣楠 王涵

我国煤炭行业去过剩产能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刘颖 闫圣楠 王涵

随着全球式经济低迷,我国的煤炭行业也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冲击,由于煤炭行业是我国的产业支柱,其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本课题将在新常态背景下,从全球竞争和供需平衡的约束出发,系统分析国务院提出的自2016年起,用3到5年时间,退出过剩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过剩产能5亿吨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影响,为政策选择提供风险评估依据。

我国煤炭已有和在建产能现状

煤炭产能过剩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煤炭行业的发展现如今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经历了2005年~2011年长达7年的“黄金时代”之后,煤炭行业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困境,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等问题层出不穷。面对2015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自身运营局面严峻的双重困境。神华、中煤等少数行业龙头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减产,试图来改变过剩的局面,让煤价趋向平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煤炭的产量仍然在扩张,价格下跌明显,煤炭行业的困境仍然严峻。

煤炭行业的政策形势。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我国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决心和制度保障。

发改委表示将采取五方面的措施,来解决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来化解煤炭行业发展矛盾。主要内容有,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矛盾的指导意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严禁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三是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导差能主动退出,鼓励有条件企业主动减产。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规范政府行为,取消不当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是将钢铁、煤炭等行业作为重心,力争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产业整体由上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个省事出现全行业亏损。2015年1~10月,中煤能源和兖州煤业的商品煤产量也分别同比下滑18.6%和6.1%。同期,作为神华集团的核心上市公司,中国神华的商品煤产量也同比下滑9.2%,煤炭销售量同比跌幅则高达18.8%。

据研究,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未来化解产能可能仍需调动国内国际两大需求、动用行业内外两种资源。从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在产业链横向或纵向调整好的企业往往会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国各产煤地区从业者数量与结构

目前,我国煤炭从业人员约为450万人。据了解,如果8亿落后产能全部淘汰,需减少150万名煤炭从业人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认为,生产40亿吨煤的理想从业人数为150万人。这涉及一两百万人的出路问题,要逐步解决。煤炭从业人员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

去5亿吨过剩产能面临的障碍

需求减少已成常态,利润下降亏损扩大。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围绕煤炭行业脱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能源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加大、国际油价下跌和新电改的推进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仍在低谷徘徊,企业利润亏损面继续扩大。

从投资看,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86亿元,同比下降12.8%,其中1~6月份,民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970亿元,同比下降9.8%。

从供需结构看,下游行业需求乏力。由于,钢铁、建材等基础性行业已经处于市场饱和状态,近期对煤炭不会有太多需求。国际市场也是供大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再加上国际油价大幅下降、货币汇率变化等影响,国际煤价持续处于低位。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分析提出,煤价低位徘徊,煤炭经济低位运行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受宏观环境,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影响,煤炭经济、煤价继续下降的概率较低,企稳回升的迹象开始显现,但不稳定。

库存持续处于高位,产能过剩消化困难。化解产能过剩是解决煤炭行业困局的关键之一。近年来,煤炭行业也力图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但整合后,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市场控制力均未达到理想状态,煤炭产能过剩压力依然较大。并且,国内市场无序竞争加剧了产能压力。一些地方和煤炭企业违法违规盲目建设生产和超能力生产问题突出。这在加大产能过剩压力的同时,还采取“以量补价”,“变相降价”,“竞相压价”促销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国内煤炭价格屡创新低。加上部分用煤企业通过招标、内部对标等方式不断压低煤炭采购价格,改变煤炭交货方式、结算方式,延缓付款甚至恶意拖欠货款,使煤炭市场竞争更加无序。

供大于求难改变,新常态中求创新。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下,煤炭交易模式还需创新。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指出,一是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煤炭供应链的创新,探索交易新模式;二是完善煤炭价格指数,引导市场行为。

针对当前形势,以煤为基础的多元发转方针无法改变,这是由煤炭自身的属性决定的;要重视煤炭技术革命,拓宽煤炭发展空间;国家出来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回升;要内部挖潜,外部争取政策。他还提出,一是控总量,要加强煤炭行业自律;二是稳煤价,由于市场空间有限,要研究市场,将保证煤价作为重中之重。三是重视安全问题。四是关注职工冷暖,帮助职工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建议应加快推动建立和完善煤矿退出机制,优化煤炭开发布局,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下半年全国煤炭市场形势可能出现好转趋势,但供大于求的格局尚难以发生根本性转变,如果煤炭主产地和大型煤炭企业能够切实减产到位,煤炭供求关系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优胜劣汰和产能调整,煤炭市场有望于两三年后逐步进入“理性发展期”,煤企将逐步演变为综合能源企业、绿色能源企业,甚至跨界经营。

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对策

创新体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严禁建设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四个一批”,即“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加快化解产能过剩。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行业政策,严格市场准入。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来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的硬约束。在严格执法的同时,配合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化解产能过剩。

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能主动退出。要研究制定务实有效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

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主动退出过剩产能;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减量化兼并重组,退出部分产能;城市钢厂实施转型转产或减量化环保搬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规范政府行为。应取消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和各种形式的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依法解决兼并重组、产能退出的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等问题。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等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保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设立专项资金进行鼓励。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这个奖补的资金主要用于人员的安置。

采取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坚定不移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

总之,当今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抑制产能过剩的局面,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鼓励企业联合重组,以便使煤炭行业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汪文生)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第五章 红色警报——煤炭
煤炭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IKAC5000量热仪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及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煤炭行业低迷背景下工会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