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2017-12-26 21:31王辰阳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2期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收账款

摘 要:应收账款作为企业开拓市场、抢占份额的一大手段逐渐变成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计量等方面对中外文献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应收账款;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公告信息是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首要渠道,提供完整、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是上市公司的义务。但在现实中,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实现盈利、避免亏损、平滑收益及大清洗等目的不惜用尽一切手法进行粉饰报表活动。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质量密切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和营运能力。2016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6.8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5.2万亿元,其中应收账款高达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一、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粉饰财务报告,混淆投资者视听,给投资者决策带来困难,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企业进行财务报告盈余管理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分辨企业利润是真实可靠还是人为操纵。

Watts和Zimmerman结合经济学中提到的契约理论提出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假设:债务契约假设、补偿计划假设以及政治成本假设。债务契约假设指在相同条件下,当企业意识到将可能违反债务契约条款时,会采取将未来年度形成的盈余提前转移到当下的会计政策。蒋基路等(2009)利用McNichols和Wilson(1988)模型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的关系来度量盈余管理。作者发现规避ST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特别是当期被ST的公司通常会进行正向操控性应计进行"大清洗"以达到在未来年度扭亏为盈的目的,當然,也存在非ST公司为释放利好消息通过负向操控性应计调增盈余,所以市场层面的动机依然值得关注。补偿计划假设认为有补偿计划的企业管理者为扩大自身效用,可能会采取将未来年度形成的盈余提前转移到当下的会计政策。Parker等(2014)认为资本市场参与者在公司从负的财务报表损失位置转移到积极的财务报表增长点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来报告盈利而不是负收益。平滑公司可能会认为报告轻微的正利润比零利润更有利。政治成本假设指企业规模越大,可能会将现在的盈余逐渐平滑到未来年度,以避免高额利润引起政府过度关注。李琴等(2008)则认为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报酬、影响股市对业绩的看法、降低债务违约风险、进行税收筹划等。

二、通过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两种: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无论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应收账款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1.应计盈余管理

公司实现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这类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响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应计项目,而不影响各期实际的现金流量, 所以又可称为应计项目管理。具体手段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利用,提前确认收入、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主观性操作等。宋晓菲等(2012)指出由于我国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现金流量的记录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利润体现在实际的现金流入和非现金的应计利润两部分。William(2011)在操纵性应计利润转回的过程中建立了净经营资产和未来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作者推测转回速度决定了当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更快地转回先前的应计利润对管理层的操纵能力施加更大的约束。

2.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通过构建真实的交易活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所要求的特定盈余目标的盈余操控行为。Roychowdhury(2006)发现了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每年报告亏损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证据。这些证据显示企业提供销售折扣暂时增加销售额,过度生产以报告销售成本降低并且减少自主支出以提高报告期利润率。其次,行业参与者、存货和应收账款,以及实现零利润的激励措施对真实行为操纵都有影响。李琴等(2008)提出企业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负债转为股东权益、股票回购、资产处置、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等方法。

3.资产减值准备

各国制定者都试图通过会计准则的完善抑制盈余管理,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对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变化表明了准则制定者正一步一步向规范市场行为努力,推动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财务信息,做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伞。新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后,企业无法再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利润操纵,但应收账款作为金融资产可以对其资产减值损失进行转回,同时,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企业以往经验、业绩压力、债务人的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坏账准备政策的选择。因此,在新准则下企业将会进一步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李安兰(2013)对ST磁卡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通过坏账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分析发现新准则实施前ST磁卡对账龄分类随意操作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实施后通过模糊单项资产重大的标准进行盈余管理,对单项资产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单独减值测试来调节坏账计提的多少。刘丹丹(2014)就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10家航运公司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对其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航运公司资产减值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新会计准则规定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大大抑制了航运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对于具有很强周期性的航运企业来说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实现盈利变成了其进行盈余管理的一大手段。Duh,Rong-Ruey等(2009)考察了以前确认的减值损失的转回是否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以及这种行为是否与管理者的激励相关联。实证结果表明,确认更多减值损失的企业更有可能转回减值损失,这样做可以避免后续期间的收益下降,这与"饼干罐"储备假设一致,对于债务比率较高的公司而言,这种行为更为明显,与盈余管理相一致,因此有助于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然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减轻这种行为。endprint

三、防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1.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

前文研究已经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特别处理、终止上市等规则的约束,企业为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财务指标想尽办法操纵会计报表,因此,完善上述规则、加入非财务指标亟待考虑。李志云等(2012)认为可以加入累计亏损指标可有效防止一段时期中利润波动起伏异常的状况。李闽(2006)建议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因为平衡计分卡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并不仅仅停留在财务指标,而是将驱动企业提高业绩的其他非财务指标也予以考量。

2.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离不开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远小于不健全的企业。刘会慧(2016)认为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大部分企业的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只有各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并相互制约才能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3.加强监管力度

我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处罚力度还较弱,企业必定会在如此低的"成本"与巨大的"收益"之间倾向于后者。只有提高企业的造假成本才能遏制利润操纵的行为。同时,注册会计师更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保持高度的职业素养,做到不偏袒不隐瞒才能真正提供给投资者他们需要的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应收账款只是其中的一种,企业管理者应把握应收账款的规模,提高应收账款质量,敦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同时保证外部审计效率,内外结合,从管理层层面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避免失真,同时从外部监督渠道进行制约,保证审计的高效和独立,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atts,R.,J.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Hall,1986.

[2]蒋基路,王华.坏账准备计提的盈余管理动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7):116-124.

[3]Parker P, Pate G, Guidry R. Do Managers Close to Zero Pretax Earnings Manage Pension Expense to Avoid Reporting a Financial Statement Loss?[J].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ial Research.2014(1):56-71.

[4]李琴,李文耀.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2):58-60.

[5]崔文娟,宋晓菲,梁秀芬.企业利润操纵手段识别:有效的指标测试[J]. 财会月刊,2012,(11):49-51.

[6]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2006;42(3):335-370.

[7]李安兰.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盈余管理方法分析--以ST磁卡为例[J].财会通讯,2013,(35):76-78.

[8]刘丹丹.资产减值准则对航运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交通财会,2014,(11):72-77.

[9]李志云,李志清.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下盈余管理研究--以F公司为例[J].中国外资,2012,(13):167-170.

[10]李闽.盈余管理的动机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6):125-126.

[11]劉会慧.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2,(36):27-28+30.

作者简介:王辰阳(1993.10- ),女,河南省郑州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实盈余管理应收账款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