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27 11:09李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

【摘要】该文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五个环节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中“肾”的内容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 人体结构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51-0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药学专业基础课,也是医药學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知识点琐碎,需要掌握的结构众多,很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出现畏学心理。如何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立体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渗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化繁为简,使枯燥的解剖学理论形象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2]。下面就以“肾”的内容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信息化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情分析

人体解剖学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是学生入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五年制高职学生为初中起点,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尚有欠缺,他们不喜欢死记硬背,但对新兴的电子产品和网络平台有很高的兴致。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理的授课方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知识的自我探究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分析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泌尿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肾的结构是接下来学习肾的功能以及肾脏疾病的基础。因此确定该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

①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②肾的剖面结构。

③肾单位、滤过膜和球旁复合体。

2.2 教学难点:

①肾的剖面结构。

②肾单位、滤过膜和球旁复合体。

3.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3.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关于老师,课前的工作主要是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包括设计问题、制作微视频、上传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几个方面。本次课的重点在于肾的微细结构,大体结构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学生有自主掌握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课前先拍摄一段关于泌尿系统大体结构的视频上传教师个人空间,安排学生下载观看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前把大体结构基本消化,从而可以尽量释放课堂时间给较难理解又极其重要的组织结构部分。而对于学生来讲要做的是带着问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校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站、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习作业。

3.2 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次课的重难点—肾的微细结构的内容,老师把课堂上课的地点选择在了显微互动实验室,借助于显微互动系统软件可以使学生观察结构更清楚、更方便,也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实时指导。课程以课前留给学生的一个问题“人体尿液的生成与排出需要哪些器官的团结协作?” 导入。同时展示泌尿系统构成的一个小视频,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尿液经肾产生到输尿管到膀胱再经尿道排出的全过程,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泌尿系统整体的印象。然后简单介绍构成泌尿系统的四部分它们各自的作用进而过渡到本次课的主题—肾。

肾的学习遵循从宏观到微观步步推进的原则,让学生从能看到的简单的结构推进到抽象的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肾的位置和形态的内容比较简单,课前学生已借助多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故这部分内容以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老师归纳为辅。该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鉴于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存在死记硬背的普遍现象,很容易出现识其字却不解其意的情况,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因此安排一个课堂评估环节:“请一组同学到教室前面互相叩击对方肾区,请同学分析找的位置对不对?为什么?”通过同学的操作展示,使老师即了解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课前掌握情况,又强调了肾区这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肾的大体结构简单讲解结束后,推进到肾的剖面结构。这部分内容是本次课的重点,借助于显微互动系统软件示教肾剖面的重点结构,特别是终尿在出肾之前要经过的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要同学能够指出,抽查几组同学的掌握情况。

从肾的剖面结构推进到最复杂的组织结构。这部分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肾实质即泌尿小管的构成图,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意识,框架先在头脑中搭好,然后借助于图片和视频分段讲解,使学生立体理解肾单位、滤过膜及球旁复合体等结构,最后学生观察肾切片,寻找肾小体及致密斑,老师巡视或通过显微互动系统指导。

在全部课堂内容学习结束后安排一个总的课堂评估题目把整次课的主体内容串联起来:“尿液生成后需要经哪些结构才能排出体外,你能把下列结构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吗?”由于涉及结构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记住很困难,所以考查一个排列顺序的题目,通过简单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一下尿液生成及排出的全过程。老师利用该题目再次引领大家回顾本次课的所有内容,根据课堂反馈,找出学生理解的薄弱点,适当布置作业加强。

3.3 课后提高

课后学生登录老师个人空间的教学平台,完成本次课的课后作业。除了完成课后作业外,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大体结构实验室、人体科学馆去观察标本、模型,把书本上平面的图画变成立体的印象,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如QQ、微信等和老师联系,获得一对一针对性地指导,及时把难题解决。

4.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其中教师评价较为客观,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教师通过课前问题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外上课前的自主学习程度;在课中通过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拓展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程度。根据教学评价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控,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的教学中,通过视频、微课、精品课程网站、教师个人空间、QQ、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完成了从传统课堂中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到信息化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的转变。

信息化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课程变得立体化,通过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让传统课堂生动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但信息化课堂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教师课前对授课内容和流程进行的精心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学习,这样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高质量的医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傅玉峰,余寅.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王朴,王燕虹.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以“椎骨及连结”为例[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9).

作者简介:

李静:女,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
高职现代设计史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现代交换网课程的设计理念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案例教学模式下《自由体位分娩》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情境设计探究
探究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