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

2017-12-28 00:35薛锋��
考试周刊 2017年52期
关键词:瓶颈

薛锋��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下发展俨然处在了一个瓶颈期:重视度低、教育观念落后、教师质量差、设施老旧等。而面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积极探究相关的破解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重视程度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国际化的范围不断扩大,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本文则主要分析当下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从而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此,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在各地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我国小学中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小学生的对计算机的知识了解、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并养成良好的全方位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自发地去学习,成为社会的全方位人才,适应新时代的到来。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显示,对于学校设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分為“重点为学生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技巧”和“重点树立学生信息素养”两方面,并且比例为6∶4。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

(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低

在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等的重视度仍达不到标准,认为学生学习的重心主要是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尤其是在个别的农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可能完全没有设置。对于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信息技术技能的意识还没有在农村家长、教师等思想内部形成。在个别城市里,小学的整体教育风格也是主抓文化课,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量少之又少。例如有某些小学学生反映,他们正常的信息技术课是每周一节,学生对这个稀有课程还是满怀期待的,但是有时候一些主课的任课老师就会随便找一个理由,让学生进行文化课的复习,也就堂而皇之地把每周只上一次的信息技术课给占了。由此可见,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实在是令人堪忧。根据一项关于“小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情况”调查显示,在个别信息技术课程专业知识上,如编程、使用学习软件,会的和不会的学生占的比例约为1∶9;对于Email、输入文字、画图等的掌握上,会与不会的比例为6∶4;而打游戏、听歌或下载音乐、电影等,比例为7∶3。

(二)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落后

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这个新型的教育课程,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在其教育观念上仍很难改变。例如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时,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地位越加明细,教师扮演的角色也正在向“引导者”转变。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则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更重一点。这样就完全挖掘不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动性,并且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导致达不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一些数据曾表明,教师和校长对于学生使用计算机、上网找资料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素质能力差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具有超高技术含量的课程,因此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但是根据实践调查显示,在大部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里,教师们的整体的素质能力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专业技术不成熟。很多的小学在招收信息技术教师时,门槛较低。导致很多教师只是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对于较为专业化、深层次的技术则没有接受专业的学习,因此在教授小学生时也是皮毛。再加上,当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化发展,技术的领域、知识等都在更新换代,而一些在职教师所接受的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从而造成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例如一项关于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情况调查表,会和不会的情况比例:文字处理,71∶29;页面设置、排版打印,57∶43;对象插入及超级链接,46∶54;输入汉字,57∶43;多媒体设备,76∶24;博客,33∶67;检索信息,43∶57。检索信息、对象插入及超级链接等信息技术都是最为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水平让人堪忧。第二,教师的综合素质低。这里主要指的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态度、面对信息技术问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措施等。

(四) 信息技术教师事务过多

众所周知,计算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等都发挥着支撑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学校信息网络、现代教学设备等基础建设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师不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的知识,还要从事项目策划、工程建设、进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工作。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网络以及设备运行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信息技术教师们进行管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也依赖着信息技术教师的大力支持。由此看来,信息技术教师们的责任重大,事务繁忙。虽然这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但是过多的工作内容反而阻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忙不过来时很可能造成对学生本身管理的缺失。

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瓶颈破解策略

(一) 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方面,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等都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地重视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在教育理念上抛弃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尊重、重视,并加以资金支持、完善学校信息技术课堂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数量等,购置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教学素材等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的数量。在面对设备的防护和维修上,也要加以重视,采用专业的修护设施、方式进行后期的保护;要对学生的上机行为进行规范,爱护设备。

(二) 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但是想要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专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之上并不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述课程,还要兼具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上课之前的备课必不可少,课后总结也同样重要。其次是竞赛辅导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而信息技术教师在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不能放松。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竞赛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己在对学生做辅导时也能提升自我的专业辅导的经验与修养。最后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空余时间里应该多进行课题的研究,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理论,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能力等。

(三)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一定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基础上,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多加体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年级的高低,实施不同水平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循序渐进,并且要确保小学的各个年级所接触到的信息技术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重复等。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讲授知识之后,布置一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小作业,让各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竞争精神等,还可以让学生上手操练信息技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而学校方面则可以举办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的比赛,并设置笔试和机试双重考核,在严格遵循公开化、公平化等原则下,积极倡导学生们的参与。对获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热情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

四、 结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上仍存在着较多的弊病,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瓶颈时期,但是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我国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会突破瓶颈,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好后援,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李静.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24:295.

[2] 朱智勃.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不足[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99.endprint

猜你喜欢
瓶颈
破解三大瓶颈 筑牢安全根基
刑事立案监督“互联网+”的瓶颈与路径
快递柜的瓶颈
锦江集团面临扩张瓶颈
分级诊疗 突破瓶颈
我国日间手术发展遇瓶颈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农村环境治理瓶颈如何破?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