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导师制为载体的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提升研究

2018-01-01 01:38张建恒霍元子于克锋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生导师大学

张建恒,霍元子,于克锋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 201306)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的传递、传播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其中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强调导师制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导师制最初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2所高校率先提出并实行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前,各大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导师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成为重要手段之一。

课程导师制度是以班级为基本教学单元,选聘具有相关课程专业资质的教师担负导师职责,参与班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增加师生沟通与交流,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基础。

1 当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大学的学习目的不仅在于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严重依赖父母,没有长时间独立生活的机会和经验,缺乏自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经过紧张的高考,入学后多会出现暂时的放松状态,他们面临非常多的适应问题,对新环境表现出退缩和畏惧,心境持续低落,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引起人际交往匮乏、学习能力降低、抑郁情绪上升等综合症状[1]。此外,大学被称为“象牙塔”,新生也往往把大学想象得过于理想,入学后发现所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学习环境与自己的想象相差甚远,也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引起目标缺失;同时,绝大部分新生在入学后都有停下来歇一歇的想法,加上大学学习时间相对自由,没有教师天天督促,很多学生对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空余时间。总体而言,大学新生自身心理素质问题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问题综合导致了大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状况不良的现象[2]。

2 课程导师的工作定位

近年来,许多高校借鉴牛津大学的经验实施了大学生课程导师制度。学生在大一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师接触较少,他们并没有如预期那样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因此课程导师往往是引领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第一位专业教师。其实,大多数新生入学后,已经逐渐意识到大学与高中学习方法的极大不同,他们也迫切需要有人指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3]。因此,课程导师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能够尽快融入新集体,在4年时间里将他们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人才。

上海海洋大学的课程导师要和辅导员协同开展大学新生教育工作,因此两者工作定位呈现交叉、错位和融合的特点,课程导师负责班级团学建设、学风建设,并配合年级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各类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工作。年级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学生事务日常管理,奖勤贷助管理,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牵头组织各班级操行评定工作,指导、帮助课程导师开展工作。辅导员和课程导师在职责上各有侧重,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共同做好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通过课程导师工作定位的设置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程导师和大学新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领大学新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课程导师制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给予学生学业指导,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同时,还要提倡“教”的质量要用“学”的质量去检验,要求课程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性投入,通过对学生的“学”实行过程化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3 课程导师的工作职责

实践中发现,课程导师在工作中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要定期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要注重运用各种有效工作载体,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导师工作可具体展开为以下6条。

3.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安全法制、诚信等教育,引导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与辅导员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3.2开展班风、学风建设指导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党团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团结、奋进的班风。

3.3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深入课堂和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3.4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做好所带班级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5做好班级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定期召开班会,每学期对学生学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与任课教师联系。对取得学业警告、进入试读期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在辅导员协助下,做好班级学生操行评定工作,做好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等工作,协助辅导员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6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 课程导师实践与探索

4.1以微信为实时教学平台在课程导师制度实践中采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微信群技术支撑。课程导师的常规工作答疑解惑、通知提醒等都可通过微信平台开展,也可将大学新生遇到的潜在生活、学习等问题解答推送给每位学生,而学生只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宿舍、车站、机场、餐厅或任何特定等待的场合随时掌握相关动态,极大地提升了师生沟通频率。通过建立师生信任,大学新生一般会将自己平时遇到的问题私信留言给课程导师,学生们也会通过语音或视频的形式与教师随时沟通,有助于他们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实践中笔者也发现,由于学习者人数众多,课程导师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地去关注每一位学习者。根据网络扩散理论[4],可从青年教师队伍或者班级中遴选几个中间人物,这些中间人物一般是教师队伍和各班级的活跃人物,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能起到领袖作用。课程教师有意识地关注这些中间人物,通过他们带动微信群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深层交流,并且实现定期面对面的交谈,以此带动微信平台交流的良性发展。

4.2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指导手段每年都会开展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级的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通过举办各种专业竞赛,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及时将这些信息分享给学生,并积极鼓励大学新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项目和竞赛,就可以将他们的精力放在更加有意义的学习和竞赛过程中,不仅弥补了大学新生无所事事、消磨时间的不足,而且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不断进取、积极奋发的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通过指导大学新生创新项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导师的教学热情。经实践检验,通过课程导师制度的实施,相应的班级在考试成绩、班级活动、就业工作等方面均有了较大提升。

5 课程导师制度实现师生双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5]。课程导师制度正在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实现师生双赢。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能方面初见成效,另一方面促进了课程导师对“教”和“学”双边关系的关注,提升了基础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在深入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课程导师制度在困难学生中的提升效果尤其明显,通过课程导师“一对一”结对的方式,由导师从科学精神、学业发展、职业规划、意志品质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贯穿式的全方位引导[6],并通过加强答疑质疑和过程化管理,从发展性评价视角更加关注困难学生进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提升其适应高校新生活的能力。

[1] 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学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73-75.

[2] 谷力群,郭志峰.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7):126-128.

[3] 陈瑞君.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16(3):118-124.

[4] 张竞文.从接纳到再传播:网络社交媒体下创新扩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新闻春秋,2013(2):25-33.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2017-10-12].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6] 任伟宁,于深,张立新.以课程导师制为载体促进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61-162.

猜你喜欢
新生导师大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