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普适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1 01:38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一堂课遗传学理论课

李天星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是指一堂课(连续的2节课,100 min)为学生讲解一个基本问题的教学法,即一堂课就以一个基本问题为中心进行讲解。虽然“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在楚雄师范学院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突破了该校生物技术专业遗传学教学的瓶颈,提高了该校遗传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但其能否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层面上推广尚待探讨。为此,笔者围绕着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个中心目标,多年来在不同的专业、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针对包括“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的普遍适用性(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1-8]。

1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在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楚雄师范学院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境内,2001年才从原来的楚雄师专升为一所本科院校,遗传学(理论课)一直作为学院2004年9月开始招生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54课时,在第4学期开课,从2015级开始,在第5学期开课。实践证明:“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突破了学校生物技术专业遗传学教学的瓶颈,提高了遗传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普通生态学(理论课)一直作为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36课时,在第3学期开课。与遗传学(理论课)选取了27个基本问题、实行“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一样,从2004级至2012级的普通生态学(理论课)也进行了“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选取了以下18个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问题。①生态学的概念。②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③生物与光照、温度、水、大气、土壤、地形等因子的相互关系。④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⑤种群增长规律。⑥种内关系的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⑦种间关系的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⑧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⑨种群密度调节。⑩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和分布规律。生物群落的结构单元和结构类型、动态和演替、分类与排序。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类型。农业生态学有关原理。城市生态学有关原理。污染生态学有关原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原理。

这样,普通生态学(理论课)课程教学就转化为对以上18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学生的学习就转化为对这18个基本问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源头上避免了面对需要宏观思维模式的生态学课程给教师带来的过于宽泛而致使其往往把握不住教学重点的现象,也避免了学生由于宏观思维模式的缺失而在听课、自学和复习时无所适,甚至导致学习失败的现象。

普通生态学教学的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年毕业论文选题时都有不少学生选择生态学课题,不少学生报考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而且还有学生考取云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生态学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

2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从2010年9月开始招生(其中2012和2013年未招),从2015级开始,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作为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54课时,在第3学期开课。与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理论课)和普通生态学(理论课)一样,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也进行了“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选取了以下27个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问题。①生命科学的概念。②细胞概念和细胞的“一生”。③根的结构与功能。④茎的结构与功能。⑤叶的结构与功能。⑥植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规律。⑦动物组织、器官与系统。⑧运动、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⑨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⑩内分泌、生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病毒与类病毒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原核生物界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真菌界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植物界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动物界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规律。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基本规律。生物群体遗传的规律。遗传学与生物进化的相互关系。基因是什么。个体生态学层次上的生态学规律。种群生态学层次上的生态学规律。群落生态学层次上的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生态学层次上的生态学规律。生命的概念。

如此,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课程教学就转化为对以上27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学生的学习就转化为对这27个基本问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源头上避免了面对由细胞生物学(包括一小部分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系统分类学、普通遗传学和普通生态学等至少六大部分内容组成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给教师带来的内容过于庞杂、知识点太多而致使其手慌脚乱、往往把握不住教学深浅度的现象,也避免了学生由于要记忆的东西显得太多、太乱而使其听课、自学和复习时把握不住重点、主线不明而导致学习的失败。

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课程教学的成功打消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恐惧心理,学生未出现厌学、逃课和消极应付的现象。虽然是非任课教师出试题(相对于任课教师出题要更难一些),所有学生期末考核还是全部过关了,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学生补考的现象。

3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在全校性选修课人类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人类生态学(理论课)从2004年9月开始一直作为学校全校性的选修课,36课时,开课学期由学校安排。与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理论课)和普通生态学(理论课)及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课程教学一样,作为校选修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课)也进行了“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选取了以下18个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问题。①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概念。②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③人类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④对地球环境概念的理解。⑤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⑥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的规律。⑦文明、文化的生态学内涵。⑧人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的规律。⑨类种群增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⑩种群、生态位及环境容量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的相关原理。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人类健康、人类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人类健康与环境的相关原理。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及危机意识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指标体系。生态体制、生态工程、生态产业、生态伦理等概念。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的相关原理。

如此,全校性选修课人类生态学(理论课)课程教学就转化为对以上18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学生的学习就转化为对这18个基本问题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作为全校性选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和中学生物学基础的较大差异(尤其是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和中学生物学基础相对其他学院的学生要差一些),给教师带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的现象,也避免了文化基础和中学生物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由于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其他同学而自卑地放弃学习,从而导致其学习的失败。

人类生态学(理论课)课程教学的成功使全校各个学院的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想选修这门全校性选修课,这一方面使人类生态学(理论课)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全校性选修课;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出了全校不同学院的教风和学风,更反映出了学生之间个体努力程度的差异。所以,学生中未出现厌学、逃课和消极应付的现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在生物技术专业的遗传学(理论课)和普通生态学(理论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生命科学导论(理论课)和全校性选修课人类生态学(理论课)等课程教学实践中是成功的,其克服了传统教学法在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使教学问题更单一、集中。由于学生对比较单一的问题更容易理解一些,不会因为问题的综合性太强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放弃学习、思考和探索;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一堂课的问题太多,而使学生分不清楚主次,无所适从,对每个问题都平均用力,这二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

“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一方面针对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针对学生不愿意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课后抓紧时间复习和思考,而总是在期末考试的前3天临阵磨枪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针对他们习惯“做题”而不喜欢、更不善于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把教和学的重点都聚焦到教师要“教”和学生要“学”的问题上来,师生都本着一种研究的态度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探究、分析和归纳,做到教和学都有的放矢,使教和学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最直接的、但又是最大信息量的、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避免了大学教师讲课时容易出现的“天女散花”“嚼饭喂孩”和大学生听课时容易出现的“漫不经心”“逃课厌学”的教学畸变现象,从源头上使大学课堂、大学的教和学回归教学本位,这是“一堂课一问题教学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1] 李天星.实验项目设计理念与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培养途径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259-262.

[2] 李天星.面对地区差异进行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152-156.

[3] 李天星.实验项目设计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以生态学实验项目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07-109.

[4] 李天星.加快实验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以生态学实验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探索,2012(10):32-36.

[5] 李天星.生态学实验课程类型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2):5626-5627,5630.

[6] 李天星.西部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16-7017,7031.

[7] 李天星.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83-7384.

[8] 李天星.西部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7731-7732.

猜你喜欢
一堂课遗传学理论课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表遗传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