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铁凝的人生观与写作观

2018-01-01 12:08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香雪铁凝铅笔盒

作品风格

铁凝,当代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铁凝的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一改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谈写作

铁凝谈到写作是个体劳动,与从事管理完全是不同的事。可是实际上有闲时间不一定能写,没时间有创作的冲动也能写出来,《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一批作品完全是利用零碎时间完成的,白天为作协盖楼去跟各种人打交道,晚上回到家一个人静静地写字,完全是两种生活。铁凝说,那些看似与个体写作无关的事务,那些看似为别人做的事虽然不能成为你直接的文学作品,但那种在社会上的浸泡会对人产生积极意义,它更能激起你广阔的爱心,让你的情怀更广博,它对人的益处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地在涵养人的境界。

作品简读

《惊异是美丽的》收录了60篇散文精品。铁凝的散文生活气息浓郁,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坦诚以及悲悯,而同时又时不时地能带给读者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让人感受生活的温暖与美好的同时,又轻松地撕开生活中丑陋的一面,可以引导读者思考。

《笨花》一改以往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截取了清末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以向氏家族为主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朴素、智慧和妙趣盎然的叙事风格,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大浴女》描写了女主人公尹小跳备尝艰辛的成长过程与情感历程:因母亲的红杏出墙,她疏远了与母亲的关系。妹妹尹小帆事事与她较劲,与其说是亲人,不如说是对头。她一往情深地痴恋着的大明星方竞,走近了之后才发现是一个只图占有不愿付出的大俗人。

作品像是用一个高倍显微镜,细切而又精微地透视了一个中年女性在各种因素羁绊下事倍功半的一生,并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感触,重新审视并叩问了亲情、爱情与友情,深入揭示了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时代之间难以谐和的内在矛盾。将思想深度和艺术力度合二为一。

经典掠影

《哦,香雪》(节选)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尽管不爱说话是她的天性,但和台儿沟的姐妹们总是有话可说的。公社中学可就没那么多姐妹了,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

“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可在这儿,和同桌的铅笔盒一比,为什么显得那样笨拙、陈旧?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可以穿起花棉袄了,凤娇头上别起了淡粉色的发卡,有些姑娘的辫梢还缠上了夹丝橡皮筋。那是她们用鸡蛋、核桃从火车上换来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今天,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车窗全部紧闭着,旅客在黄昏的灯光下喝茶、看报,没有人向窗外瞥一眼。那些眼熟的、常跑这条线的人们,似乎也忘记了台儿沟的姑娘。

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紧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的跑着。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一位中年女乘务员走过来拉开了香雪。香雪挎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有点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也许,她所以能够在几秒钟内就决定上車,正是因为她拥有那么多鸡蛋吧,那是四十个。

读后涟漪

《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香雪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她用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夜路,就为换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她渴望摆脱贫困,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与其他姑娘们一样,她表现出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本版供稿/王寿延】

猜你喜欢
香雪铁凝铅笔盒
香雪形象探析
铁凝三谢张守仁
巧破“铅笔盒失踪案”
一声姥姥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孙犁与黄豆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
黄河故道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