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

2018-01-02 20:05程宝朝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程宝朝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数学科的德育资源,并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渗透思想教育.而要保证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到位,教师还应以高尚的人格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让学生能自觉实践体验,健全学生人格,实现德育教育的良好目的.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下文拟就人格熏陶、教材渗透、创设情境、实践体验四个方面谈谈本人对数学学科的德育资源是如何发掘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人格熏陶;创设情境;实践体验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載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美国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与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并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可见数学精神与人的道德物质生活的关系是多么紧密.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必须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教材和学生生活现实,重视德育教育.长期以来,笔者充分发掘数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利用人格魅力进行德育熏陶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敏捷准确的判断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应具备健康的、正确的思想,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言行感染、教育学生.学生总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性的源泉,从而萌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立志向学的信念,形成勤学苦练的斗志.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授对象(学生),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往往不一样,其中的原因就跟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关.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展示出极强的人格魅力,就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吸引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那些原先不喜欢这个学科的学生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改变想法,喜欢上该学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好该学科.反之,如果一位教师没有人格魅力,就没办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难于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甚至会使一些本来对这个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因不喜欢这位教师而疏远该学科.

教师讲课时,要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抑或一句设问或提示,或一个数学符号、一点粉笔颜色,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愉快地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我在课堂上讲解复杂的习题时,常常一看就能写出答案,给出多种不同解法,引申出很多类似知识点的其他习题,还当场编出很多新题让学生来做,把数学搞得充满神奇魅力.当遇到一些新题型,特别是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题,实际上里面隐含着很多数学知识,我就会特别幽默地设置一个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这个“题境”中,当学生都瞪大眼睛,等着听教师妙趣横生的解答时,我又会不失幽默地运用一下刘谦式魔术手法,对学生说:“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就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就学到了很多、很妙的解题方法.

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师生关系融洽,达到德育教育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正确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则更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实施以来,数学教材包含着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教师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从中发掘有利于德育工作的素材.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不失时机,水到渠成,从而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如,在九年级复习圆的知识时,我借机点拨,简介我国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对测量精度和尺度标准的重视,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从而教育学生学习祖冲之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对这一光辉成就,我要求学生认识两点:第一,我国具有光辉的文明史和突出的科学成就,我们感到自豪;第二,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要进一步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九年级学生课堂习题有一道是求赵州桥的跨度,不少学生对跨度不够理解.课堂上我通过放录像引导学生认识桥的跨度,接着提示学生与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虎门大桥做比较,借机引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动人场面,赞颂林则徐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学生在理解跨度的概念之余,又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历史、政治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地得到落实.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隐蔽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唯有如此,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使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用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加以引申、点拨,就可巧妙地把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创设一种情感和认识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感,丰富、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三、创设合理情境进行德育启示

教育学所谓“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与之对应,德育情境是对德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德育意义的氛围或环境.课堂德育情境则将其限定在课堂这一时空范围内.师生间相互敞开、开放、互动的理解是开展教育活动和有效利用每一个教育情境的前提.endprint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情境.因此,联系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德育共鸣.

针对校园里出现染发、戴耳环等不良现象,回顾在讲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ma+mb+mc=m(a+b+c)的内容时,有意识地采取类比的方法,创设了如下的情境.父亲原来很疼爱女儿.最近发现女儿头上、耳朵上都有“附加品”,心中不悦,总是板着脸不说话,对女儿不理不睬.女儿感到很失落,对爸爸总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天,女儿要爸爸说明原因,他不答,拿起笔在纸上写“求真”,女儿不知所云;他再写“求善”,还是不明白;第三次又写出“求美”.至此,女儿才恍然大悟,立即卸妆换回“庐山真面目”,这才使爸爸脸上重新挂上了笑容.我问大家:“知道答案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接着我在黑板写上“求真+求善+求美=求(真+善+美)”,对照“ma+mb+mc=m(a+b+c)”,引导学生谈认识和体会.第二天,班里染红发、戴耳环的现象不出现了.像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教育,具有明显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直角坐标系时,学生普遍感到抽象、听课乏味,有的甚至放弃学习.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了笛卡尔因病卧床,在病床上突然发现蜘蛛纵横交错织网,受到启发而联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情境.学生似乎置身其中,从中感悟到笛卡尔虽重病缠身,但仍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之所以笛卡尔后来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与他从小养成热爱学习、养成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不开的.这个情境使学生得到启示,受到思想教育.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创设情境,一方面,使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指导自己实际的学习和生活.

四、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体验

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教育生活化与生活教育化,即教育与生活的重新结合.而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所提供的例题、习题的内容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因而,积极开展数学技能实践和数学主题活动课,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学生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对这方面的知识的运用跃跃欲试.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布置学生统计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每天使用纸张的数量,然后通过估算一个班全体学生一年用纸的数量,计算全班一年用纸需要多少棵树.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的同时,又能认识浪费用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教育他们要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加强环保意识.

近几年来,有人参与外围六合彩赌博曾一度疯狂.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其中的不公平赔率.笔者在九年级概率教学时,利用游戏的方式,准备49个球(其中一个球做上记号)放在袋子中让学生摸,对记号球被摸到的次数进行概率计算.然后我话锋一转,揭示外围六合彩庄家的不公平赔率.学生亲身得到了体验,对概率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纷纷表示要远離赌博,回家以后劝说父母亲人拒绝外围六合彩赌博.

在数学教学中发掘德育资源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不要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地渗透德育,使数学教学不拘囿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将世界观、品格、思想、修养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德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出色完成了德育使命,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宝祥.班级常规管理与教育[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7.

[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江文勇.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对于预习的困惑[J].中学数学研究,2007(7):12.

[4]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创设情境数学教学
情感引领 让孩子“心花路放”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