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历史

2018-01-03 18:32陶德臣
中国茶叶 2017年8期
关键词:茶庄砖茶苏俄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210007)

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历史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210007)

一、青(米)砖茶生产的短暂复苏

20世纪中期,青(米)砖茶生产迎来了短暂的发展,并迅速达到鼎盛时期。出现这样局面,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1.复苏原因

第一,苏俄回到中国砖茶市场。1923年,苏俄重新回到汉口市场采购茶叶,中苏茶叶贸易得以复苏,砖茶生产也找到了部分销路。从表1可知,砖茶销苏俄的高峰出现在1928年、1929年。这两年苏俄输入中国砖茶已是1924年的16.9倍、16倍,表明苏俄进口中国砖茶达到一个小高峰。这是刺激中国砖茶生产的重要原因。

表1 砖茶销俄及占茶外销总量比重发展表[1]担

第二,华商生产环境相对宽松。俄商砖茶厂的停歇毕竟对华商砖茶厂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因为,原来这些实力雄厚,生产能力强大的砖茶厂每年生产大量砖茶,自运回国销售,因而也就大大减少了对华商砖茶厂的依赖。虽然新泰洋行的砖茶厂改头换面得以存在,但并非原来的俄商进行管理。“现在汉口太平洋行主办之砖茶厂,即以前之新泰洋行,名为英商,实际仍为俄人之企业,近年来因受英国之保护,复得继续营业。协助会收购之包茶,悉数委托该厂代为压砖”[2]。该厂获取佣金0.25%,其他一切开支,实报实销。这意味着原新泰砖茶厂变成了为俄商来料加工的英商砖茶厂了,与以前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华商砖茶厂的压迫得以缓解,有利于改善华商砖茶厂的生存环境。

第三,砖茶内销市场有所好转。俄商砖茶厂停止后,意味着以前俄商对中国西北砖茶市场的沿途洒卖、倒灌现象不复存在。因此,华商砖茶内销市场境况得以改善。这是华商内销兴盛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青(米)砖茶迎来了某种程度的复苏。

2.复苏概况

首先看羊楼洞的情况。当时羊楼洞茶庄全为山西帮所经营,资本雄厚,每个茶庄常有10万至100余万元。青砖茶茶庄曾达18家,年产砖茶17万余箱,约为15万余担(每担旧秤50公斤),自行运销消费市场,获利颇丰[3],见于记载,历时较久的砖茶厂有义兴砖茶庄、聚兴顺砖茶庄。两家资本较为雄厚,均开办于民国初年,兴旺于20世纪20年代。义兴砖茶庄设于1920年,负责人刘志略,资本10万元,曾经一度发展较快,从用木架到用牛皮架,最后用蒸汽锅炉,有3部机器压砖。这些机器设备全部购自汉口阜昌洋行,发动机有500匹马力,年可产砖茶五六万担,仅拣茶工就达千余人[4]。聚兴顺茶庄的规模仅次于义兴,最高年产量也曾达到四五万担甚至五六万担。义兴、聚兴顺的总号设在山西榆次县,其营业范围包括采购、制造、销售全过程。他们的采购地点在湖南,制茶则在湖北羊楼洞,在张家口、太原、绥远、天津、上海、包头、西安、大同、汉口等处办理经销事宜,由榆次总号综核帐目,管理人事,掌握行情,调拨资源,周转资金。义兴、聚兴顺茶庄生产的砖茶,主要目的是自行销售,部分售予苏俄协助会。其线路通过京汉路经包头、张家口入蒙古。

20世纪20年代,羊楼洞砖茶业出现了短暂的兴旺。茶庄20余家,资本最多的达50多万元,厂房一座座,烟囱一排排。江西山区和附近各县的茶工云集羊楼洞,山乡妇女披星戴月来厂拣茶,独轮车将一箱箱砖茶送到30里外的新店,装船运往汉口[5]。

其次看汉口的兴商公司。此时的兴商公司营业也较为兴盛。《银行月刊》1924年第12期所载《中国茶叶之研究》载:“兴商公司劳动者700人,日产256担,年产92160担,压榨机两台每日工作24小时”。这一生产规模大于义兴、聚兴顺茶庄。为了扩大业务,兴商公司采取了与英商协和洋行合作的办法。《湘北实业志》1925年第4期载兴商公司“内有机器四架,厂外并挂有英商协和洋行招牌,凡兴商所出之货,皆由协和包销,协和所有生意亦专由兴商包做”。

大学生作为独特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活跃、充满创意意识,并由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基于此,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做好理论宣传;组织社区志愿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组织专业实习,将学校教育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参与社会调查,从政治、文化、经济、生态等多角度了解社会,让大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再次看张家口等地的砖茶生产。“砖茶工厂每年互有增减,但一九二四年张家口包头镇及归绥等处有砖茶工厂二十八处。平常每厂雇工自百人至四百人;特忙时,有多至千人者。故当工厂全力工作之时,对工人之需要极大,远地农民之来此以应工作者极多”[6]。这一现象的首次出现,说明20世纪20年代,砖茶生产确有某种程度的复苏。

3.复苏旋失

20世纪20年代砖茶生产的复苏乏力,很快就走向衰落。原因有多种情况。《湖北羊楼洞老青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记载道:“后因俄国统制国际贸易,设立茶叶托拉斯部(Tea Trust),统一茶叶之购买,并划我国内外蒙古为其经济范围,我国茶商无法前往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故所制砖茶几全须经俄商之手”“自俄国施行统制国际贸易政策后,列茶叶为消耗品,限制输入,因之,华茶销路大减。更以外蒙独立,俄国划我国内外蒙古为其经济范围,华商无法前往;一切交易须经俄商之手,任其操纵,莫可如何”“后因俄国统制国际贸易,列茶叶为消耗品,且自提倡茶叶生产,限制输入,以至销路大减,只能代山西客商压制茶砖,运往察哈尔,绥远,或经俄商贩运至蒙古新疆一带销售。嗣更以外蒙独立,华商无法前往交易,营业更形衰落。民国十八年中俄绝交,汉口茶输俄茶叶骤减,十九年几全停止”。根据以上内容,结合其他资料可见,砖茶生产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苏俄控制了中国砖茶销苏业务。1925年,苏维埃联邦将茶叶贸易收归国有,收购机构有两个:一是设在莫斯科的茶叶托拉斯总局,二是全俄消费合作社中央联合会,其派出驻华代理机构协助会,在上海、汉口设有营业所。通过这两个机构及派驻机构,苏俄完全控制了包括砖茶在内的中国茶叶销苏业务。这样,就斩割了晋商与俄国消费者的有机联系,除非通过苏俄购茶机构,包括砖茶在内的中国茶叶无法进入苏联销售。同时,苏俄大力发展国内茶叶生产,尽量减少外国茶叶进口。20世纪30年代,“苏俄已能自制红茶及红砖茶”[7],这对俄国进口茶占三分之一的华茶,“便要大受打击了”。

第二,苏俄侵占了中国西北砖茶市场。苏俄将中国内外蒙古划为经济势力范围,华商无法前往。砖茶在新疆的销售由苏俄的苏新公司控制。

第三,政局不稳造成砖茶生产困难。1927年,外蒙古独立,华商受到驱逐,晋商不能前往蒙古销售砖茶。1929年,中苏因中东路事件断交,砖茶贸易受大影响。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茶叶失去东北销场。政局的动荡,使砖茶生产失去良好条件。

第四,国民党苛捐杂税加重负担。1927年后,蒋介石叛变革命,羊楼洞茶庄承担着联保捐、团练捐、公安捐、保卫捐、育婴捐、教育捐,甚至党费捐、营业税、检验费等等苛重捐税,苛捐杂税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成为砖茶加工业的沉重枷锁。

凡此种种原因,导致砖茶生产的复苏乏力,并迅速走向衰落。自1931年以后,民族砖茶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局面。

羊楼洞茶庄中,经营近百年的三玉川、巨盛川,于1930年倒闭,经营十数年的长盛川也于1933年倒闭。这年,羊楼洞28家茶庄倒闭了9家。1934年,又倒闭4家,只剩下15家,而且资本大都很小,有的竟只有数百元。1936年,山西商人的茶庄只剩6家,而且产量大幅度下降。义兴年产砖茶由5万至6万箱下降至5000箱。义兴尚且如此,资本较薄弱的茶庄,更无法招架,纷纷歇业。1936年,羊楼洞茶庄只有茶庄16家,其中山西商砖茶只有义兴、聚兴顺、兴隆茂、长玉川、昌生5家。5家茶庄一年压制茶砖2万箱,其余全是包茶庄,而且规模都很小。这时,羊楼洞还有可作茶庄的房屋七八十幢,大都空闲不用[8],空空如也。“大多数茶庄关闭停产,整个羊楼洞茶庄产量锐减,生意萧条,至使喧闹的羊楼洞茶市。日趋沉寂”[9]。汉口茶叶输出统计见表2[10]。

位于汉口的中国最大砖茶公司兴商公司命运也不佳。“华商在汉口设立之兴商茶砖公司,营业曾兴盛一时,近亦同遭厄运,衰败不堪”[11]。1929年后,因“中俄绝交,销路顿绝,几无营业之可言,有之亦不过代客制造一些包货而已”[12]。1931~1934年间,“每年兴商公司的砖茶产量仅三五千担而已”[13]。

总之,总体情况是“此外羊楼洞地方尚有砖茶厂二家,系购买前阜昌机件装置者,制成品皆装来汉口,卖给新泰,每担十余元,价值甚廉,殊鲜利益也”“继以营业失败,阜昌被火后,现仅新泰兴商两家经营,新泰复抵押于英商太平洋行,每年由太平代为制造,兴商仅代西客制造,自身并不交易,每年产量仅千余担耳。且兴商仅压青砖,新泰则青红兼压,其原料青砖大概取诸鄂相(原文如此,就为‘湘’——引者)羊楼洞一带,红砖则取诸印,锡,皖,赣,湘,鄂各地”[14]。

表2 汉口茶叶输出统计担

二、日寇对青(米)砖茶生产的摧残榨取

1.摧残青(米)砖茶

1938年秋,武汉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羊楼洞。日本侵略者对茶区与对待其他地区一样,采取了野蛮的摧残和毁灭性政策。在羊楼洞大肆烧杀、奸淫掳掠。原有的24条街道,完整存在的只有中正下街。茶街仅剩半边。日本侵略者占领羊楼洞后,立即对全镇实行了军事管制,把全镇划分为两截,一截为军事区,一截为良民区。茶庄都被划入军事区,周围安上铁丝网,密布岗哨,工人被赶出厂外,生产完全停顿。日本侵略者还对羊楼洞附近茶乡如伍家沟等地方,多次烧杀,进行血洗,实行“三光”政策,致使茶农四散,整个茶山也完全荒芜了。可见,日本侵略者对羊楼洞地区的血腥统治,摧残了青(米)砖茶生产,是青(米)砖茶生产衰败的罪魁祸首。

2.榨取青(米)砖茶

为了实行“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的侵略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了解到砖茶生产是一宗有厚利可图的赚钱买卖后,就把魔爪伸向了羊楼洞砖茶生产。他们勾结汉奸,将砖茶生产纳入经济掠夺的重要对象。1938年以后,武汉日本侵略者委派清水俊仁、井上哲、二桥四次郎、中村图一郎等人,与汉奸资本家义兴和聚兴顺总号驻汉代理人宋维鏞、侯效岐等人,在武汉建立了一个制茶株式会社。原来羊楼洞的10多家茶庄,除义兴、聚兴顺外,已经逃走或毁掉。1942年,义兴老板王致中与聚兴顺老板韩弼臣,将两家茶庄改为“中日合办”,更名为“武汉制茶株式会社”第一厂和第二厂,由日商缨井操和西山哲来厂监督。从此以后,日本侵略者通过义兴、聚兴顺两家日伪茶庄,残酷压榨羊楼洞砖茶。日本侵略者将压榨来的砖茶,运往蒙古,赚取高额利润,满足其在中国侵略战争的财政需要。为了办厂压制砖茶,日本侵略者又在羊楼洞设立过茶叶收购站,由汉奸资本家瘳祖发充当买办,大量掠购茶叶,运往汉口加工,从茶农身上榨取了大量血汗[15]。

三、青(米)砖茶生产的衰败破产

抗战胜利后,羊楼洞砖茶庄,除原有的义兴、聚兴顺外,还有国民党新成立的民生茶叶公司鄂南砖茶厂,复兴公司羊楼洞制茶厂,复办的天源茂以及振兴茶厂,共6家。1947年,义兴压制红砖、青砖茶的原料为花香3000担,老青茶2000担。聚兴顺压制二七青砖,振兴产青砖2000箱。1948年2月,民生茶叶公司压制青砖茶2000箱。

此时的砖茶生产并非随国土光复而兴旺,相反,却是走向了衰败破产。《湖北省银行通讯》载《鄂茶之产制运销及改进意见》说:“前表所列鄂南及汉口各砖茶厂,每日压砖数约一万七千余块,据二十七年调查,是羊楼洞一区生产砖茶数量是121000箱,此项砖茶每担箱重四十斤,砖茶装箱数,分十八块、二四块,及三六块三种,其二四砖成箱者,每块重一斤十三两,战前砖茶生产额,年达二十五万市担以上”[16]。差距很大。由于内战,对砖茶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1948年5月,《湖北省银行通讯》新29期《赵李桥三月份商情》载:“民生茶叶公司鄂南砖茶厂,压制老茶砖已竣,已运出五百箱至汉销售,惟近因平绥战事吃紧,售价大跌,该厂受此意外打击,继续压制米砖计划顿受影响”。由于茶叶无销路,茶叶生产难以为继。1948年6月《湖北省银行通讯》新30期《赵李桥四月份商情》载“新茶上市,以茶砖滞销,资金欠未灵,鄂南砖茶厂及振兴茶厂,均未开秤收购,西帮义兴,聚兴顺两茶厂,开秤甚迟,亦未大量收进,仅复兴公司羊楼洞制茶厂,开秤较早,唯收账量不大,茶价过低,每斤仅约五、六万元以下,茶农售茶,得不偿失,获利甚微,故本年青红茶产量特别短少”[17]。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据调查,湖北茶区“到解放前已奄奄一息。中外驰名的羊楼洞,由战前(一九三六年)二十余厂,到解放前只剩义兴、聚兴顺两厂,大沙坪由战前二十厂,到解放前已一个不剩了,柏墩由战前九厂,到解放前只剩生甡川一厂,羊楼洞由战前十余厂,到解放前只剩天顺长一厂”。鄂南茶区战前有茶园30余万亩,“但到一九四九年,连茶树根掘出改种杂粮者计占其面积十分之三,任其荒芜不事采制者占其面积十分之五,而得全的茶园,仅及其面积十分之二,战前年产茶叶七十万担(包括临湘),但在一九四九年只及其产量十分之一”[18]。

解放时,羊楼洞在民生、复兴、天源茂、义兴、聚兴顺5家砖茶庄基础上,成立了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2年,砖茶产量由1949年的3万担增至8万担。考虑到在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羊楼洞砖茶厂由于厂房狭小,设备简陋,交通不便,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遂迁至赵李桥新建。1953年8月15日,新建的赵李桥茶厂正式投产,并一直延续至今。

[1]曾兆祥主编:《湖北近代经济贸易史料选辑(1840~1949)》第1辑,武汉:湖北省志贸易志编辑室1984年版。

[2][3]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调查编纂:《湖北羊楼洞老青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36年版。

[4]王艺:《羊楼洞青砖茶》,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湖北省志资料选编》第1辑,1983年版。

[5]赵李桥茶厂,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洞茶今昔》,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佚名:《晋商在湖北制造砖茶之现状》,《中外经济周刊》第171号,1926年7月17日。

[7]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8]同2。

[9]同5。

[10][11]同2。

[12]戴啸洲:《汉口之茶业》,《国际贸易导报》第6卷第6期,1934年6月。

[13]同2。

[14]方翰周:《两湖茶业改进之我见》,《国际贸易导报》第5卷第5期,1933年5月。

[15]同5。

[16][17]同1。

[18]江荻君:《一年来的茶叶》,《中国茶讯》195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茶庄砖茶苏俄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砖茶包装机自动化生产线机械结构的设计与研究
晋商渠氏长盛川考略
清末民初大同古城茶庄史迹钩沉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咸宁市青(米)砖茶产销现状及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泾阳茯砖茶
鸿德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