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的关公信仰

2018-01-03 09:01张金金
寻根 2017年6期
关键词:青壮年关公河村

□张金金

福建长汀的关公信仰

□张金金

“闹春田”又名“抬烂泥菩萨”,现在也作“关公文化艺术节”。它是福建省长汀县客家民俗文化的庆典活动,源于长汀县举河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举行,是由全村民众共同参与的民俗节日活动。起源于何时,没有史料记载,有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却代代相传,其民俗活动也沿袭至今。

◇关公菩萨像

闹春田民俗活动源于长汀县举河村,与关公信仰紧密相连。说起关羽,大多提及三国著名领将关羽或者“关老爷”“武帝”等,在长汀,关公作为民间信仰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民众自身身心愉悦、村落和谐都有重要作用。

正月十二日天色未明,福首家已经熙熙攘攘来了许多祭拜关公的人,正厅非常明亮,关公像摆放在正厅案前,身披红色长布,两旁香烛遍布,香炉两侧摆放着纸制的金元宝花篮以及各样祭品,包括猪肉、鸡、鱼。自清晨开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屋内人声鼎沸,屋外爆竹连连。

8点正式开始抬菩萨,青壮年将关公神像固定在提前备好的红轿之上,前后各两人抬着开始游神。村内共有六个祭祀点,青壮年轮流更替以保持体力。第一个祭祀点是大坝角,祭祀点门前摆好瓜果牲品,关公像到达祭祀人家门口,乐队开始吹拉弹唱,舞船灯者吆喝曼舞,民众烧香祭祀。村民会从家中带来活鸡当场封喉,传说中鸡用来祭祀山神,鸡血则用来供奉土地神。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最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祝辞,祭祀仪式完成之后,就是闹春田的第一个高潮。关公像还未抬到第一个祭祀田,泥田周围已经围满了群众,寒气逼人,田里泥泞不堪,依然阻挡不了村民的一片热心以及外来客人乐在其中的心理。四个青壮年抬着关公像来到田边,围观的群众自发让出了一条道路,方便抬像的青壮年下田。关公像被抬到田地中央,接着绕水田内侧快速奔跑,围观群众的欢呼雀跃声也随着他们的奔跑速度起伏不定。倘若有人在奔跑过程中体力不支跌在泥田,群众也会随着奔跑者的跌倒而惋惜不已,当跌倒者重新站起来继续奔跑之时,欢呼声也更加铿锵有力。跌倒,爬起来,再次跌倒,又一次爬起来,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四个青壮年们已经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立在旁边的青年会上去顶替他们继续奔跑,群众的欢呼声、赞叹声连绵不绝。最后,十几个青壮年一同上去抬着泥像奔跑、欢闹,群众的气氛此时也达到了高潮,进行到最后,青壮年们已经气力用尽喘息不已,但是他们依然在泥田里尽情挥洒。

◇固定在红轿上的关公菩萨像

在第一个祭祀点闹完之后,关公像被抬到贯穿整个举河村东西边的河水中清洗,清洗之后在第二个祭祀点胡屋进行同样的仪式。等到六个祭祀点都闹完之后,村民又浩浩荡荡地将关公像送往回龙庵,闹春田圆满结束。

◇游神

民间信仰重要的一个特点即功利性,关公信仰在兴起之时便夹杂着民众希望通过祭祀与供奉得到神明的护佑,以及借祭祀神灵达到社会交换的目的。

潮汕地区历来都有祭拜鬼神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二月,潮州各地都会举办游神活动,活动期间正值新春之后、农闲之时,历经一年的辛苦劳作,民众需要身心上的慰藉,为即将来临的春耕农忙养精蓄锐。潮汕地区的民间信仰盛行,祭祀的对象种类繁多,有天公、月娘、土地神等虚构人物,也有妈祖、关公等由历史人物附会成神的,甚至对石林草木都祭祀供奉。此外,祭祀方式也千姿百态,游神多为敬神、供奉神,以讨得诸神欢心,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长汀于溪村也有“打菩萨”的祭祀方式,即送神途中,民众通过推挤压打的方式祭祀石圣菩萨,这既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也是民众狂欢的需求。

现在的关公祭祀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民众之间的狂欢不仅仅是长汀举河村或是周边几个村的狂欢,闹春田的民众范围甚至跨越了国界,外国友人也来参加。闹春田当日,福主家会以特色美食及酒水饮料招待客人,无论是虔诚祭祀的来者,还是外村前来参与活动的亲朋好友,甚至对外来媒体、摄影发烧友以及前来调查的学者都给予热情的招待。尽管来人目的有所不同,但凡是参与其中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情好客,进而加入这场狂欢活动之中。

举河村有胡、马、曾、黄等几大姓氏。常有多个姓氏宗族力量相互抗衡,相互影响,宗族之间的纷争难以避免。举河村日常的活动举办、要事商榷是按照抓阄的分配方式将整个村分为四蓬人,其中“蓬”作为祭祀菩萨的分组单位。过去“蓬”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各个宗族人口混杂在一起。现在“蓬”的分布则是以抓阄的方式,一个“蓬”内的民众被打散开来,并且一旦“蓬”的分配确定下来便不再改变,以后子子孙孙都从属于此蓬,这种以抓阄定“蓬”的方式正是随着关公像的出来而流散开来。祭祀关公举办闹春田活动每年都由“蓬”中某户人家来负责,直至“蓬”内人家轮流完毕,替换另一个“蓬”继续轮流负责。

祭祀关公过程之中利用抓阄方式分“蓬”,活动过程所需的举旗者、厨师以及记账会计等,同样以此种方式确定,村民各司其职,活动顺利举行。此种方式避免了宗族之间互相抱团排斥外人的现象,使得宗族中的各个家庭分散在不同“蓬”之中。闹春田得以延续至今也正是“蓬”内部各家各户之间紧密联系配合而成,促进“蓬”内民众的团结互助,也避免了宗族间因鸡毛蒜皮之事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刘燕凌在对福建莆田黄村庄姓宗族的考察报告中认为游神赛会是展现宗族意识、体现宗族的现有地位的一种本能抗争行为。这种以“蓬”为单位的特殊方式巧妙地将这种本能抗争行为转化为增强举河村民众凝聚力的方式。举河村民众的凝聚力不仅仅体现在祭祀关公上,商贸交往、公共事项也都得益于此种分类方式能够顺利进行。

年节是中国历代沿袭下来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笔者通过对村民采访得知,正月十二日游关公的闹春田活动,从社会资源的运用、民众参与程度、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相对春节更受关注。春节是血缘为纽带相联系的亲属聚集,闹春田活动则是以地缘为纽带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民众对村落的认同,这对于民众之间交往互惠及村落的绵延兴盛大有裨益。

狂欢、村落认同感与村落和谐构建都是民众祭祀关公信仰的潜在因素,亦是通过关公祭祀以交换模糊的报酬。民俗活动狂欢过后,民众的村落认同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这对于后期民众之间的人际交往及人情互惠都有进一步的推动。同时,村落秩序和谐建构也有利于村落的延绵持久。

赣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青壮年关公河村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关公工艺
步入青壮年时代的“劳模”火箭
青壮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的手术治疗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