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03 12:50聂微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聂微涟

关键词: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

摘要:文章介绍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优势,分析了农家书屋融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方式,探讨了二者实现融合的管理机制,深入研究了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的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12-03

农家书屋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被称为“农村第二课堂”。农家书屋建设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有着积极影响。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为更多人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然而,从运行状况来看,农家书屋普遍存在管理维护资金不足、图书结构单一等典型问题,部分农家书屋更是由于无人维护,逐渐被村民冷落。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农家书屋建设中缺乏适宜的图书共享、流转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与农家书屋建设效率偏低有关,这就导致政府资金投入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对知识的需求,也使农家书屋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文化中心,承担着服务基层民众的责任,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参与主体。在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要想发挥文化惠民作用,建立便捷、高效的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基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关注、扶持农家书屋建设,解决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范围的拓展。

1基层公共图书馆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优势

1.1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所在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在于实现均等化、普惠化的文化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成果。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则在于拓展服务范围,实现文化服务全覆盖。而在农村地区,农家书屋分布广泛,属于小型农村图书馆,本身属于公共图书馆的延伸[1]。我国农家书屋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覆盖城乡所有角落,由城市、县城向乡村延伸的图书馆网络,也满足了更多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基层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与管理优势,也承担着指导农家书屋建设的责任,应全面参与图书管理、资源协调与用户服务,促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1.2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共享属性

农家书屋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短期内虽然能够获得较大的影响,但若缺乏公众参与,若无法实现资源流动,势必会阻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农家书屋作为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本身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二者都具有共享属性。基层公共图书馆为农家书屋提供技术、人才、资源支持,借助自身优势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用户,也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丰富农家书屋文献品种,基层公共图书馆可定期提供特定文献,解决农家书屋图书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实现双方利益平衡,发掘农家书屋的服务潜力。

1.3农家书屋发展的主导引领者

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还属于两个管理系统,为保障基层公共图书馆介入农家书屋建设的可行性,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指导文件,确立基层公共图书馆主导者、管理者的地位,打破不同机构的服务壁垒。农家书屋作为小型文化站,其服务内容与公共图书馆相同。基层公共图书馆可担负农家书屋的业务培训工作,为农家书屋管理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将农家书屋作为流动服务点,促进馆藏资源向基层一线流转,发挥乡镇“中心馆”的作用。目前,一些发达地区借助区位优势,积极将基础好的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体系中,明显提升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提高了服务效率,促进了农家书屋的平稳发展[2]。

2农家书屋融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方式

农家书屋在改善农村文化环境、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功能重合,在运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阻碍。为突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寻求基层图书馆的支持,探索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融合方式,应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

2.1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流动分馆

农家书屋规模较小,馆藏图书有限,很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可以通过建立流动分馆,促使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向下层流动,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建立流动分馆可以形成文献资源流动网络,让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活”起来,在加快馆藏资源流动的同时,也增加了农家书屋的借阅量[3]。例如,福建省南安市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提出“大馆带小馆”的理念,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发挥引导作用,以农家书屋为站点促进图书流动,保障全市文化服务100%覆盖。至2013年年底,南安市已建成农家书屋流动点200多个,定期为每个书屋配备图书,更好地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

2.2建立二者协作的总分馆模式

为实现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融合,应该发挥农家书屋在基层一线的作用,设置总分馆制度,由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首先,整合基层文化服务点、农家书屋既有资源,由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分类、著录与加工,纳入流通数据库中。其次,建立区域图书资源一体化网络,由乡镇文化站根据不同服务点的需求,合理分配图书资源,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农家书屋只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无需承担专业的图书管理、技术支持工作[4]。例如,杭州临安区在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将发展相对成熟的农家书屋直接纳入临安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了对这些农家书屋的整体管理和统一调配。

2.3联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基层公共图书馆引入了各类新技术,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服务系统[5]。为发挥自身在区域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农家书屋建设实际,联合不同的农家书屋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立专门的农民读者阅览区和交流区,方便他们借助互联网获取信息。图书馆可以利用共享平台,定期上传最新技术、信息产品,传播最新服务理念,方便农家书屋管理者借鉴学习,强化自身管理和服務能力。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农民读者在线沟通,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为他们的创业、创新提供支持[6]。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在线讲座、信息发布会,向农民读者传递新知识,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3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融合的管理机制

基层公共图书馆介入农家书屋建设,并不是完全替代农家书屋的功能,而是从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加以补充,促使农家书屋稳健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多机构的协调合作,也有赖于建立图书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机制。

3.1规范图书管理流程

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想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与农家书屋的信息交流,保障各类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农家书屋图书管理流程,保障图书管理的有序性,避免文献资源浪费,降低图书毁损率,切实体现农家书屋在基层文化服务中的作用。借鉴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办法,农家书屋要做好图书采编审核工作,根据图书分类标准进行上架,并做好图书借阅、整理工作,定期剔除旧书,补充新书,修复毁损图书,实现对图书资源的有效管理,其管理流程见图1。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有必要熟悉对应流程,强化图书借阅、整理与修复方面的技能,熟悉从图书审核到用户借阅各环节的要求,建立合理的图书借阅制度,合理使用书屋建设资金,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3.2数字管理员队伍建设

农家书屋由专人进行管理,首先需要做好管理员选拔工作,挑选有爱心、责任心与工作经验的人,从事农家书屋管理维护工作,如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在这个基础上,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书屋管理员提供专业培训和业务辅导,整合农家书屋文献流通、信息传播与自动化管理,采取在线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让书屋管理者尽快适应数字化服务环境,保障业务合作、资源共享顺利实施。例如,杭州市文化部门提出农家书屋管理员分批培训计划,安排公共图书馆为书屋管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检验培训成果,并开展优秀管理员评选工作,对卓有成效的管理员发放奖励,这样不仅提高了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素养,也提高了管理员的服务质量。

3.3图书资源流转机制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各异,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7]。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扶持农家书屋建设方面,应该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文化、社会环境等,制订有针对性的图书流转方案,切实满足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避免“一刀切”与形式化。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简化图书流转方式,由乡镇文化服务站统计各书屋的实际需求,并负责公共图书馆与书屋之间的图书流转工作。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若已经配置信息设备,农家书屋可以采用条形码扫描方式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图书流转机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从全局进行考虑,需要各级文化机构的通力支持,也需要完善图书资源配送制度,逐步形成基层公共图书馆主导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资源流动体系。

4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的发展路径

农家书屋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需要改变服务思维,也需要从更大的范围对资源结构、服务内容进行重构,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文化惠民的发展新路径。

4.1加大基层文化服务宣传力度

农家书屋作为政府惠民工程,作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投入建设时间不长,在农民群众中的认知度不高。基层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的融合,要想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扩大文化服务范围,有必要提高宣传力度,争取获得更多农民读者的支持[8]。一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电视、农村广播、网络等方式,向公众介绍农家书屋的作用,强化他们对农家书屋的认识,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利用农家书屋获取新知识;另一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村委沟通,借召开村内会议的方式,集中向村民宣传农家书屋,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可在村委宣传栏等位置张贴相关宣传内容,或印制与农家书屋相关的宣传册,让更多的人了解农家书屋建设情况,进而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力。

4.2促进对口帮扶与城乡共建

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根据不同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与特点,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指定帮扶对象,有助于整合文化惠民工程各项资源,发挥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对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做到授之以鱼,也需要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帮助书屋管理者积累经验,创新书屋管理方法,实现图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例如,为更好地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江西临川市图书馆积极践行“大馆带小馆”理念,挑选部分馆藏资源发放至对应农家书屋,促进图书资源流通;同时还设立由采编人员、技术人员、培训人员组成的帮扶小组,负责培训课程设计工作,为帮扶对象提供支持。在图书流通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要建立基层服务点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细则,借助图书馆联机书目掌握流通情况,并随时关注基层服务点工作动态,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见图2)。

4.3凸显农家书屋服务特色

农村是文化创造的沃土,在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农家书屋建设应该体现农村特色,尽量根据政策规章、建设宗旨等,挑选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资源,保障这些图书资源能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符合农村读者的普遍认知,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在文化服务与文化定位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借助新媒体工具的传播优势,加强先进文化宣传工作,借助主流文化引导农民文化取向,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要通过村务宣传栏、政务网站等方式,为村民推送最新图书,提供农业科技资讯等,体现农家书屋的便民特色。在本土文化建设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要鼓励农民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办乡土文化产业,促进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现农家书屋的教育引导特色。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各书屋,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如法律知识宣讲、科普讲座、养殖技术培训等,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书屋,走进书屋,并且利用好书屋,真正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的“精神家园”。

5结语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建设的构成部分,是农民获取文化知识、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我国政府在农家书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要想发挥政府投入的效用,不仅需要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进程,也应该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将农家书屋纳入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公共图书馆更应该主动承担帮扶责任,从管理员培训、资源流通、读者培育等角度,提高农家书屋的服务水平,并利用现代化技术宣传农家书屋的特色,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璐.关于基层图书馆与地方相结合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9):156.

[2]张磊.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0):153-154.

[3]王梦.浅谈手机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论坛,2016(1):63-66.

[4]孙少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6):251.

[5]陈茂.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J].出版广角,2016(21):66-67.

[6]胡永强,张艳伟.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模式转变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5(18):46-50.

[7]孫鹏,李岩.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的保障途径:以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18):56-60.

[8]王嘉雷.“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浅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79-81.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