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共同促进创新研究

2018-01-05 03:09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体质体育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55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共同促进创新研究

王成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体育教学部,山东 青岛 266555)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米切尔评分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及分类,旨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果显示:国家为确定利益相关者;各地政府、学校、教师、大学生为预期利益相关者。提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措施:国家完善文件,保障执行;地方政府“承上启下”,积极探索;学校强化改革,多管齐下;教师正确引导,恪尽职守;大学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统率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核心理想。“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1]。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以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为标志的体质下降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走入困境。教育部等主要部门对国内学生的体质进行的大规模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2]。针对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国务院、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学校体育政策[3-5]。但在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6]。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7]。

诚然,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不是由某个因素导致的,是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体育教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所致[8-9],不应由某一个因素负责,当然也不是其中几个因素机械组合的结果,它是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多方博弈产生的结果。如何识别利益相关者并确定其类型,充分调动各方合法利益的追求,协调与均衡各方利益关系,共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增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体育强国目标的建设,乃至“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积极探索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是一个应该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

1 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源于西方经济学,它被定义为“任何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目前该理论已应用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大学生体质健康中,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各因素都将被视为利益相关者。

1.2 米切尔评分法

通过分析利益主体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米切尔评分法可以界定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及分类(表1)。本文把米切尔等人的框架适用于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努力揭示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并将其合理分类。

表1 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及属性

2 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主体识别与分类

2.1 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主体识别

2.1.1 国家

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对其全面教育使之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具有最高的合法性和权利性。其紧迫性表现在: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提出青少年必须具备健康体魄。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下降,国务院、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了相当多的学校体育政策,其中包括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最新颁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首次将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中国梦紧密结合,并指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教育事业薄弱的环节仍是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仍然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可见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对于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及紧迫性。但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和颁布相关文件的同时,应该也考虑在实际中能不能操作,怎么能更好地操作等一些现实问题。

2.1.2 地方政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是在各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要建立层层负责、级级承包、任务落实的管理制度”[10]。在实施《标准》的工作中,主管教育、体育部门领导履行领导、督察、验收等职责。虽然各级各部门设定《标准》任务指标,并规定任务完不成不能评选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但各部门重心显然不在学生体质健康上面。如教育主管部门会花大量精力在应试教育上,体育主管部门更侧重竞技体育方面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所以,尽管地方政府具备权利性和合法性,但不具备米切尔评分法中的紧迫性属性。

2.1.3 学校

每个学校《标准》的测试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并采取主管校长负责制,具备米切尔评分法中权利性和合法性的属性。多个重要文件都指出,学生体质健康连续3年下降,学校教育工作评优评先“一票否决”[3,11]。但由于《标准》测试是各学校自行组织的,在上报过程中,会出现“瞒报”、“编造”数据、“调整”数据等虚假现象[12]。虽然自2013年教育部实行抽查制度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收敛,但抽查人数过少,仍然达不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2.1.4 教师

作为《标准》的测试操作者,教师自然具备权利性和合法性的属性,但教师同样不具备紧迫性的属性。虽然《标准》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只是一种行政问责或管理问责[13]。惩治的依据是是否在测试过程中尽了相应的责任,而不是《标准》测试结果的好坏。基于这种考虑,教师的职责是把测试任务做好即可,测试结果并没真正触及自身的“利益底线”。

2.1.5 大学生

大学生按照《标准》的要求每年测试一次。作为测试对象,大学生在权利性及合法性方面毋庸置疑,但却没有表现出紧迫性的属性。《标准》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4]。据有关研究,学校并没有利用学生的《标准》成绩限制学生评优与评奖,当然更不会因为学生《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而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的[14]。近年来学生的体质状况日益恶化,大学生都了解并且深受其害。这本应该具有足够的“警戒”作用,但学生依旧感受不到压力,因为即使他们的《标准》测试成绩再差,对他们的评优及毕业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分类

由以上分析得知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者相关的类型和属性(见表2):国家具备米切尔评分法的三个基本属性,为确定性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师、大学生具备米切尔评分法的权利性和合法性,但不具备紧迫性,为预期(关键)利益相关者;颇为尴尬的是,和大学生体质健康联系最密切的大学生本人、教师、学校却不是确定性类型,其原因在前文中已有论述。因此,要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加强其紧迫性研究,使之成为确定性利益相关者。

表2 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者相关的类型和属性

3 大学生体质健康利益相关者各主体利益治理策略

3.1 国家完善文件,保障执行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随后出台文件要求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再到后来国家颁布一系列高规格的学校体育政策,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然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标准》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14-15]。这些条例制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校真正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并且在执行时是有依据的。但这些条例很难得到学校管理层面的认同和信服,学校在执行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此一来,这些条例形同虚设。因此,有关部门理应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其进行修改及完善。

在修改及完善相关文件基础上,要保障文件的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国家制定的相关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常常遇到被层层打折现象。如2013年以前,学校不但负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而且在测试中起督察作用,缺少严谨的监督机制,学校存在上报数据作假的现象。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各学校上报的测试数据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和复测,这种垂直督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各地政府和学校的“作弊”行为,但抽查人数过少,仍达不到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经常性的巡查制度,对弄虚作假的各地行政部门和学校实行问责制,从根本上杜绝 “作弊”现象。

3.2 地方政府“承上启下”,积极探索

如前文所述,地方政府对待大学生体质健康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紧迫性。各地政府应对照《标准》实施的要求,履行“承上启下”的职责。各级政府要把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落到实处,同时对下一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管。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标准》的工作纳入必须完成的任务指标,没有完成任务的不能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12]。

另外,各地政府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浙江省通过测试本省高校浙江籍的学生体质,并对生源地进行排名,以此来“倒逼”生源地的相关部门及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16]。生源地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了提高,学生进入高校后,体质健康自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浙江省这种做法值得各地政府借鉴和推广,各地政府应加强紧迫性,把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政府的责任。

3.3 学校强化改革,多管齐下

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且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是基于学校这个介质制定的。中央7号文件和53号文件对学生体质状况作出明确指示并通过 “抽查制”监管其有效实施。学校应担负起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任,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确定性利益相关者。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解决学校的紧迫性问题。

首先,学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任务,只有学校重视相关文件的执行,教师才会在教学中狠抓落实。另外,学校应确保每年上报体质健康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并落实到人。

其次,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中央7号文件规定“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这一小时怎么锻炼,锻炼什么,达到怎样的标准,缺乏有效实施措施和详细步骤。这就要求学校将文件具体化,便于操作。如北京大学开展阳光长跑,中国人民大学采取“打卡登记”等方式开展具体的学生锻炼。

最后,要改变当前体育课的评价机制。据调查,某高校近三年(2013、2014、201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分别是92.80%、75.56%、85.02%。而大学体育课近三年学生及格率为100%、99.84%、100%,平均分分别为81.2、80.1、80.6。衡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数据是如此的“惨淡”,2014年有近1/4的学生不及格;而衡量学生体育课考试的数据是如此的“可喜”,及格率接近100%,且平均分80分以上。通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原来在体育课中那么优秀的学生,在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中他们是不及格的,那么他们体育考试中的“高分”又从何而来呢?据调查,现在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是以体育技能学习为主,而作为运动基础的体能却占很小一部分。这种高分低“能”(体能)的现象,就是我们的体育课评价机制造成的。当然,大学体育课并不能上成“体质课”,大学体育课还有更多的功能,但学生体质不达标的体育课一定不是成功的体育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体育考试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从体质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17]。因此,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课外锻炼、参与活动情况等都应作为学生体育课成绩的组成部分,利用考试是“指挥棒”的正面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锻炼的主动性。

3.4 教师正确引导,恪尽职守

教师作为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体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体质健康水平,更是育人,培养身体运动背后的精神意志,要从民族复兴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引导体育运动成为高校“新时尚”,使学生愿意“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在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技能教学和体能教学相结合。现阶段高校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传授专项技能,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能教学。当然技能教学能教给学生更多的专项技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专项技能是建立在体能基础之上的,没有体能的支撑,技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项教学中更好地融合体能的练习,凸显体能教学在体育课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强化课外锻炼的组织和完善,使之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现阶段,教师可以建立各班微信群,群内各成员下载健身APP。定期将教师布置的课下健身情况上传,其中包括运动轨迹、运动距离、运动时长等,作为课外锻炼方面的参考依据。这看似是强制性的督导措施,却对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采取教师“跟踪制”。在《标准》测试中,对于测试不合格的学生,采取“谁测试,谁负责”的制度。测试后,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锻炼计划,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加强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紧迫性。

3.5 大学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在举国上下各界人士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批评、担忧、出谋划策的同时,大学生本人却表现出无关紧要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体育课及格就可以了,对体质健康认识不深刻,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是《标准》中的一些条款其本身就不具有科学性、不切实际,根本就经不起实践的考验[14],从而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表现出无关紧要的态度。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文件,地方政府、学校、教师等采取相关措施毕竟都是外在推动力,要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键还在于其本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其进行修改及完善的同时,大学生更应关注自身体育锻炼,有意识地加强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紧迫性。

首先,倡导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形成惯性会侵害学生的体质健康。例如经常食用高热量快餐、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长期熬夜、三餐混乱等都会使学生体质水平下降。

其次,形成“体育生活化”。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现实问题,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没有将体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导致即使有时间也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大学生要结合所学的运动项目,寻找自主锻炼的兴趣点,形成“体育生活化”。

最后,根据《标准》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过程中,尽量选择有趣的球类运动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田径运动。因为即使是国家田联也推崇远离枯燥的田径运动而倡导少儿趣味田径。

4 结 语

1936年,一幅题为《东亚病夫》的漫画是这样描绘中国体育的:在奥运旗帜下,身穿长袍马褂、身体枯瘦的长辫子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18]。这幅曾震撼和激励几代中国人特别是体育人的漫画真实暴露了旧中国国民体质羸弱、竞技体育落后的状况。现阶段,中国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不断发展与壮大,但大学生的体质一直不断下滑。“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究其原因,是《标准》的测试结果并未触碰到各地政府、学校、教师、大学生的“利益底线”。因此,在学校体育发展的进程中,要敢于触碰各方的“利益底线”,勇于破解“体质难题”,共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

[1]汪玉奇.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72.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12.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国办发〔2012〕53号.

[4]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Z].教体艺[2014]5号.

[5]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14]4号.

[6]陈善平,张中江,潘秀刚,等.学校体育政策态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110.

[7]李东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15.

[8]朱玉芳.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J].体育学刊,2006,13(3): 141-144.

[9]何劲鹏,杨伟群,韩文娜.顶层设计主导下我国学校体育“微改革”力量的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37(12):79-84.

[1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号文件,2007.

[12]王凤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数据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体育学刊,2013,20(3).

[13]李忠堂,阎智力,张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基于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5,22(4):90-91.

[14]李定忠,黄德沂. 广东省学生体质监测的异化与回归——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14-15.

[15]陈良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86-90.

[16]浙江公布高校新生体质数据 排名“倒逼”生源市[OL].[2012-1-26].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11-26.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Z].国办发〔2016〕27号.

[18]李宁.“东亚病夫”的缘起及其演变[F].体育文史,1987(6):20.

Studyonundergraduates'physicalfitnessandhealthpromotinginnov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stakeholders

WANG Cheng-guo

(Dept.ofP.E.,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266555,Shandong,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undergraduates, the author uses the stakeholder theory and Mitchell score correlation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stakeholders on undergraduates'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e is definitive stakeholde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are expected stakeholders.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ate formulate policy documents and ensure implementation; local government actively implement the policies and actively explore management mode; schools strengthen reform and use multi-pronged approaches to improve student fitness; Teachers guide correctly and fulfill their duties; college undergraduates shall act urgently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takeholder

2017-09-19

王成国(1977- ),男,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G80-051

A

1009-9840(2017)06-0070-05

猜你喜欢
相关者体质体育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