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导入优化

2018-01-05 19:59时秀清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

时秀清

摘 要: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环节,不但能迅速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兴趣,还可贯穿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导入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11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认知准备,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要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新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文化课教师特别注重教学环节,在导入环节运用的方法很多,如以旧引新的复习引入、创设悬念的设问导入、直观的实物导入、学生参与的演讲导入等。

护理专业课因授课容量大,教师往往注重教学内容,而忽略教学环节,但护理专业课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初次接触此专业且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很难提起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就更加困难。因此,迅速激发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每堂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以下方法优化导入设计,配合运用先进教学设备,收效良好。

一、热点新闻导入

关注媒体热点问题,适时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急诊护理工作时,恰遇新闻报道某医院出现医疗纠纷,一位急诊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认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将此段报道截取视频作为导入内容,提出问题:急、危重症病人送到医院时,接诊护士应做什么呢?如何配合抢救?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急诊室护理工作。急诊室护士配合抢救时,“①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争分夺秒实施抢救;②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有了前面的视频导入,这样的内容不再枯燥。按操作规程去做,认真记录病人和医生到达时间,各项急救措施执行和停止时间,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自身负责。病案是法律文件,如果没有认真实施与记录,或者只实施没有记录,病人家属诉诸法律,就造成对医院和自身的伤害。现今社会“医闹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医护人员的形象,医患关系日益恶化。本节课通过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知识内化,加深印象,既懂得了医护工作的风险性,合法地保護自身权益,同时也培养了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加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

二、影视剧片段导入

电视剧《心术》是一部值得医护人员一看的作品,截取片段作为导入,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学习《关于护理的概念》,选取该剧第六集的一个片段作为导入,新护士张晓蕾给一个病人包扎伤口,此病人眼神凶恶,可她却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事后医生问她:“你知道他是一个杀人犯吗?”她回答“知道啊,不管他是什么人,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病人,我只对他的健康负责,是不是坏人是司法的事。”这正体现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护理的涵义:照顾、人道、帮助。”护士既要尊重个体,注重人性;同时也要对待护理对象一视同仁,积极救死扶伤,为人类的健康服务。这个精彩片段使学生对人道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三、案例导入

(一)网络案例导入

青年人喜欢上网,对网络有着特殊的情感。从互联网上选取病案,并用网络截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导入内容会有很强的可信度。例如在学习锐器伤的防护时,“39问医生”网站有一个帖子,原文是这样的:“你好,我是一名实习护士,我给病拔针的时候用病人的针头不小心扎破自己的手了,挤了血出来了,现在伤口有点肿,昨天下午有点痒,我会不会被传染啊?”在教学课件中展示网络截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她的处理方法对吗?你愿意帮助她吗?直接切中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了学生迫切学习的愿望,通过课后评价效果非常好,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对锐器伤处理方法掌握得很牢固,不可否认,导入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身边真实案例导入

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引进课堂更具说服力。例如,在学习肌内注射技术前,选取了往届一个腿有残疾学生的亲身经历作为导入案例,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在课件上展示。“我校往届生中有这样一个女孩,一入学非常引人注目,她一条腿有点瘸,后来在课外交流中才得知是小时候打针造成的,了解之后人人都会觉得惋惜。请同学们思考:一次注射怎么会造成腿的终身残疾呢?怎么才能防止这样的意外发生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的内容——肌内注射技术。学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渴望,达到了导入的目的。学了相关内容后,明白了是由于注射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学生对注射定位的重要性认识深刻,对定位方法的理论与操作掌握很快,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达到了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在一堂课中占时短暂的导入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学习药疗原则一节内容时,课件展示一个医疗事故的案例。“有一位退休职工,因心脏病在某大医院住院治疗。有一天,护士来发药,他的老伴说,今天的药和往常不同啊?护士没做任何解释,病人接过药则说,医生护士给的药还有错吗?说着就服了下去,不到十分钟,就呼吸停止了,紧急抢救但没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原来护士把药发错了。”教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感到震惊的同时,进一步引发思考:护士应该怎么避免这样事故的发生呢?通过学习对导入提出的问题准确给出了答案:给药要做到“三查七对”,当病人或家属提出疑问时,应再次核对,确定无误方可给药。不用死记硬背,就熟练掌握了这些给药知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了护理工作要科学严谨、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进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和专业思想的巩固,对培养高尚和职业道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积累素材,开拓思路,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与时俱进,优化导入设计,使此环节更形象、生动,贯穿护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丘莉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3-65.

[2] 刘永霞.对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山西医学教育,2010(2):14-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