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策略的研究

2018-01-05 20:07段淑霞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段淑霞

摘 要:“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从转变教育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时效性等三个方面入手,促进“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美德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34

一、“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方式转变的促进策略

互联网的快速兴起改变了很多传统事物,这其中也包括小学生对互联网上各类事物的接受力,学生对于网络中的各类事物有一种无师自通的天然学习能力,这种特点在“互聯网+”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学习到在学校课堂里没法学到的东西,其思维也逐渐因为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而改变着,互联网对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对其行为、想法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小学不积极了解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理念与方式,还是沿用以前传统的美德教育方式,不注重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必然会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处处碰壁。面对当前脑海中充斥着各种互联网影响下产生的奇怪想法的学生,学校若还是按照以前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肯定会遭到学生嫌弃,甚至是反感。因而,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有效手段面向学生开展教育,例如可以将小学生都加到微信和QQ中,或者组建家长微信群和QQ群,积极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一对一地跟踪、记录学生学习与思想状况,时常为学生和家长推送相关健康、有用的信息,根据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和排解,倾听学生的诉说,为其提供一些简单、奏效的对策与方法,帮助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使他们拥有比较积极、乐观和心态,形成比较正确的价值观。

二、“互联网+”时代引导小学生绿色上网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策略

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机会正变越来越容易,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观看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玩各种游戏,我们常常看到年纪很小的孩子都已经在沉迷于互联网中的事物,但他们对此又没有最基本的概念,导致常常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例如,有小学生玩手机游戏,将家长的银行卡绑定到游戏账号上,该学生不断往游戏里充钱,家长对此全然不知,直到有一天银行卡上扣了几万块钱才反应过来。互联网到底对小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而知,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小学德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消弭互联网给小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当前的学校在学生入学之时就对其进行关于互联网的美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形成合理使用互联网的观念,为其讲解互联网不健康信息的危害。针对学生因为好奇常常偷偷上网的问题,学校可以在校内引进相关上网设备与设施,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够获取互联网的信息,帮助其正确了解互联网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就掌握了面向小学生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动权,可以有效地将互联网中不健康的信息全都过滤掉,使得既能够消除小学生对互联网的好奇感,也能够引导其正确地利用互联网。除此之外,各学科的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手机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利用微信等开放平台进行课程管理,使学生能够在开展学习的同时掌握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技巧。

三、“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时效性的保障策略

当代小学教育所追求的是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要确保“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从学校层面对新形势下教育环境、对象与手段的变化有充分的认识,从而对“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力和素质,也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使小学生在对互联网中某个新鲜事物抱有极大兴趣和好奇心的时候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及时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和信息进行屏蔽,主动隔绝不良信息的侵害。

一方面,小学学校应当积极开展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想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影响学生思想动态的各种因素,分析导致学生产生这些思想问题的根源,并组织学生工作一线的教师开展大讨论,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结合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及时宣传与推广。另一方面,建设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技术手段且能够从事互联网思想管理的小学教师队伍,这就需要小学学校从学校领导及相关骨干的层面对学校内部面向学生开放的网络渠道进行充分的把控,组织相关教师对全校学生的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及其教育情况进行跟踪,帮助校内教师掌握相关网络知识和德育教育的技巧,要做到能够对网络有足够充分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在面向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相关互联网技术手段,将美德教育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从而将小学生德育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

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面向小学生开展美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小学生最为关注的相关网络事物作为教学内容,运用美德教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说明,帮助学生识别不良的网络内容信息,保留有用的网络信息,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网络内容信息的正确判断,甚至可以将一些不良信息作为反面教学素材,对其进行批判,从而使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丰富交互功能,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使小学生传统美德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

四、结语

互联网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关键在于用的人如何使用,又将其用于何种用途,“互联网+”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是小学传统教育方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结合的有益探索,若小学学校将这种手段用好了,其“利”将会远远大于“弊”,能够帮助小学提升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永胜,李建敏.互联网+:德育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36):50-54.

[2] 钟良.发挥“互联网+中学生德育”的作用[J].辅导员,201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