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2018-01-05 07:41钟中南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编写校本教材课程资源

钟中南

摘 要:在推行历史教学改革的今天,怎样立足各地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作者在当前缺乏比较成熟的范本情况下,就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的具体实践,探讨开拓历史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57

一、开发校本教材的意义

(一)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中学教育要主动适应这一社会发展方向。我们感到,在学好统编教材的同时开设校本教材很有必要。统编教材集中划一的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相对狭窄与滞后,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获得更多新知识。而校本教材作为统编教材的延伸与发展,可以扩大知识领域,及时更新信息。通过校本教材教学,使学生多渠道接受知识信息,有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校本教材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开拓新领域、驾驭知识、处理信息能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抽象、呆板的局限性,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校本教材则大不一样。我们的校本教材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学习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历史舞台。比如我们在学习乡土历史“乌山游击队”这一课题时,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而且带领学生深入乌山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走访革命老前辈。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历史知识,而且开始走出课堂,把目光投向社会,关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感悟到学习的价值和愉悦。

(三)推动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新生事物,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业务,提高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我校校本课程编写是在学校统一协调下由教研组教师共同承担,这就要求他们共同探讨,加强协作,增强团队意识。比如乡土历史“诏安画派”这一课题,我们五个教师进行协作,有的查阅史料、有的实地考察、有的走访老画家、民间艺人,并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完整的体系。随着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业务水平,协作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

(一)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准备

中学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熟悉教育对象,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不过,我们也有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缺乏专业化的编写经验和可供借鉴的成熟范本。在編写校本课程前,我们认真学习了《国家科学普及行动计划纲要》等书籍,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通过理论学习,我们认识到历史校本教材编写一定要立足本校的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历史学科能力。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历史校本教材编写的成功案例,这对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具有借鉴意义。我们还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对两种类型的内容有浓厚兴趣,一类是对统编教材的延伸补充部分的内容,另一类则是乡土文化,这成为我们编写校本教材的重点素材。

(二)科学定位,合理选材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校本教材的定位是它既是历史教育课程的载体也是学生课外探究性学习的历史读物。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以下编写原则:(1)强调校本特点,突出乡土气息。(2)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三结合。(3)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在选择内容时我们侧重选择两种类型的题材,一种是统编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另一种是乡土文化。统编教材的延伸补充课题很多,比如二战著名战役,二战名将、共和国元帅、工业革命与中国、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等等。这类课题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统编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历史学科素养。乡土历史部分也是选材的一个重点内容。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诏安本土文化的主题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我们选择了,以“诏安传统民居”“诏安古牌坊”“诏安古地名的渊源”“诏安画派”等乡土文化资源作为校本教材的素材进行开发。

(三)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按照勒温“螺旋循环理论”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让编写的校本教材与时俱进,日渐完善。当完成初稿后,我们又征求部分老师、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对教材做了部分修改,删除了过于成人化,专业化的表述,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在编写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突出开放性和亲和力,当历史校本教材以多媒体形式进入课堂展示时,学生兴趣盎然,初步达到预期效果。

三、校本教材编写要走出的误区

(一)“灵魂缺失”的校本教材

许多学校没有把校本教材开发与办学理念联系起来,也没有明确的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开发处于“单打独斗”状况。由于没有“灵魂”统领,不能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育人、学校特色办学中的作用。

(二)孤军奋战的校本教材开发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新兴事物,它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很多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单纯靠任课教师,学科教研组进行开发,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校本教材开发要步入健康轨道不仅需要校内力量也要用好校外力量。要发挥专家的作用,校外专家的指点,可以让校本教材编写少走许多弯路。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充分利用挖掘校本课程资源。要加强学校间合作,通过校际交流分享课程开发成果。这不仅有利提高校本教材开发质量也有利降低教材开发成本。

(三)脱离校情、学情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实际上是学生自己的课程。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课程的形式没有课程的实质。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貌合神离的课程开发。

总之,校本教材的编写需要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扎实做好每一个开发环节。通过开发校本教材,我们收获良多。老师通过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提高了专业素质,学生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科能力,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我们有信心将历史校本教材教学继续开展下去,而且相信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念刚.新课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3(35):146-147.

[2] 许明芳.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 2015(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写校本教材课程资源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