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之六步教学法

2018-01-05 07:46于凤春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导学

于凤春

摘 要:胜利第十二中学秉承教育新理念,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法研究,进行了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六步法模式初探,即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交流质疑、精读探究、思维升华、拓展延伸,旨在引导学生自学、会学,现初见成效。实践表明,这种导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六步;导学;学习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7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育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追求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当前一线教师的重中之重。

一、创设情境

情景教学设计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更容易理解学习目标的教学环境,它是教师为了增强有效教学,有目的地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能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并且急切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当学生对教师的情景设计活动产生情感共鸣时,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进相关的图片、情景资料,创设语言情景,引发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语文教材虽经过不断的改革,但通过字、词、句、段围绕一个中心来构成有机整体的原则没变。把握整体,细研部分,再回归整体,这一阅读规律,极大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阅读特点。在阅读教学伊始,我们就要顺应学生的阅读规律,让学生先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再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使学生都知道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先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对各部分作具体分析,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行综合归纳,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和深入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一个最直观的理解,而对于文章中模糊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后面的交流和精读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三、交流质疑

交流质疑是六步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挑剔,对文章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能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挑剔,不唯师,不唯书,多层面思考,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敢于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且鼓励他们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看待新问题时就不会盲目、简单地去解决。因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暴露他们在初读整体感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学情。它是教师赖以点拨、施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交流質疑也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在别人的质疑中谈自己的观点,为他人解答疑惑,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交流质疑,还能教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熏陶。

四、精读探究

精读就是要仔细地深入揣摩和研讨课文,以了解文章的精髓,也就是要对文章的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段落进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不但要读懂,还要读会。这是六步导学中的关键环节。精读探究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推敲词义,读懂每个字词。无论这个词本意是什么,其含义应该是明确的,因此要教会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语境来理解词语。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句子特点,理解意思,读懂每句话,特别是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过渡句等。例如《窃读记》的开头一段,要让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就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连用一系列动词,将进入书店读书前的所见所闻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产生错觉——“我”急于吃饭充饥。而实际上作者笔锋一转,通过对比强调作者此行的目的,突出了书对“我”的诱惑力,使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对本文一睹为快。这样的意图就需要学生仔细研读,深入揣摩,才能明白其含义。

五、思维升华

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循规蹈矩,而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鼓励他们发现新问题,采用新思维,从原有教材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鼓励他们不仅把原有教材作为启发想象的出发点,运用已感知的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并且在此基础上出发,构想出新的情节、新的形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的新的思维形象。

六、拓展延伸

一篇文章如果只局限于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就太过于死板了,这种传统的“以书唯上”的观念完全禁锢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大多形成高分低能的素质,而现在教学观念是只把文本作为一个载体,倡导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有益的补充,从而起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以原教材为基点,多方面、多角度辐射课外相关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纵深发展,同时也相应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课外一举两得。长此以往,我们教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拐一个弯,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为学生和阅读牵线搭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纵深发展,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而且以课内的“点”链接课外的“面”,还可以成为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助推器,有了它,必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语文。

六步导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模式上树立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但要把六步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就需要教师切实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即使有一个模式,也不是不能变化的,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内容还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对各个环节进行删减和完善。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灵动而高效。

参考文献:

[1] 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6):122-129.

[2] 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导学下的小组合作之我见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