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2018-01-05 07:50杨新成
学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杨新成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阅读现状;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1-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84

据数据调查显示,韩国国民人均年阅读图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达64本,中国人均读书4.35本,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是极其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布置环境营造氛围

我们知道,文本阅读的特定含义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无论是阅读水平,还是阅读质量要想提高,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量上,这就使“开卷有益”变得尤为重要。可是反观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完全在应试下,学生的阅读量过少,没有养成从小阅读的习惯,更不要说阅读方法的掌握。所以,要想改善这一情况我们只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才能让学生亲近阅读,走进经典,与好书零距离。

(一)组建班级图书角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加油站”,同时扩大书的来源,首先要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书捐献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其次,制定班级借阅制度,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二)推荐书籍

我们作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关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推荐一些适合于孩子们读的书籍。例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向学生推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对学生进行拓展,实行课内外的沟通。

(三)保证阅读时间

要想让学生真正养成读书的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还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在校读书时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早上,和学生一起在书本中神游,午自习,除了偶尔有翻书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一点声音。《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就是在这样的书香氛围中一页页读完的,而学生的读书习惯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点形成的。

二、激发兴趣促成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原动力。作为教师,就应该以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阅读”变“悦读”。

(一)巧用故事,设置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最好的激发兴趣的渠道,对于学生来说,一听到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被教师诠释得引人入胜,或惊险、或感人、或奇特、或悬念百出。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真相大白之时,教师戛然而止,告诉孩子,故事里的情节更加精彩,欲知后事如何,请阅读原文。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学生讲《鲁滨孙漂流记》时,给学生讲了一段原文,当我讲到鲁滨孙发现了几个脚印的时候,全体同学都迫切地想知道是谁时,我却不再說了,我拿出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并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去借这本书,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所吸引,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课外读物的诱惑,就有兴趣去主动阅读了,我觉得这比任何形式的说教及推荐都有用。

(二)谈感受,激发兴趣

作为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尤其是师生都读的书籍,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还要多找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以及自己周边读书成果比较好的同学或家长的读书经历,进行对比,激起他们“走遍天下书为侣”的想法。这样就会在课余时间进行主动阅读。

三、教给方法体验过程

兴趣虽然很重要,但是只凭兴趣毫无章法地乱读一气,其意义和收效也是微乎其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要正确引导学生以正确的阅读的方式来读书。

首先,教师是学生阅读的过滤器,要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的书籍。

其次,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指示器,要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会读书的方法。

对于读整本书的阅读,我还向学生推荐著名作家茅盾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很快读完,求得初步印象,这就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细嚼慢咽”,注意各章各节各段结构,品味作品的好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从而吸收各种精华。这一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鸟瞰式——精读式——消化式。

四、开展活动收获成果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和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目光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并且不失时机对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以学校组织的读书节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比赛、“我读书的故事”征文、好书推荐会、好词佳句诵读会、交流读书感悟会、书名联赛会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抒发对人物、对内容或书籍的感受,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这样在交流中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语言,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他们对作文不再头疼,有了内容,有了感受马上就想记下来,这样作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波.浅析阅读习惯的误区及阅读习惯的培养[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 2009(11):37-39.

[2] 李振荣.重视课本阅读教学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2):44-45.

[3] 叶素玉.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培养阅读习惯[J].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3):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电子书来袭大学生纸质阅读现状的研究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