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认识时间》的教学设计

2018-01-05 11:25张良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张良育

【摘要】结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的具体设计与实施,重点探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生成要点,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有益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认识时间》 情境教学

一、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时分基本特点,并能够准确认读和写出时钟显示时间。

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强化学生时间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面掌握时间的内涵特点,了解一分钟、一小时所代表的时间含义,并学会时分换算和时钟识读。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切实体验一分钟和一小时有多长;

2.能够快速准确地说出钟面时针、分针处于不同位置时表示的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看我手中的钟表,你们能准确读出现在的时间吗?现在我为大家播放一段《小猪佩奇》的动画视频,等你们看完后我要问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钟表和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趣味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实感受到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视频的引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具体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围绕既定目标展开思考性学习,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导入,进而為高效课堂的生成奠定坚实基础。

(二)情境引导,实践探究

1.认识分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两个指针的运动,并提出以下问题:

(1)分针走一个小格就代表一分钟,那么走两个小格代表几分钟?

(2)分针指向数字1、2、3的时候分别表示几分钟?你知道为什么吗?

随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演示和问题引导,促使抽象知识的具象转化,进而加深学生对分的概念认知和理解。

2.认识时

通过移动时针引导学生思考每走一个格子代表什么,最后总结出“数时看大格,数分看小格”的规律,帮助学生明确时针每走一个格子就代表时间经过了一个小时,而分针也刚好走了一圈。

3.认识时、分关系

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时针和分针同步运动的动态画面,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分针和时针处于同步运动状态中,两者以不同速度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明确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境体验,内化迁移

1.动动手指,画出时间

(1)为学生提供学具钟,然后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将时间调整为4:05、10:06、12:55。

(2)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日常的作息时间。

(3)引导学生画出2:33、4:55、12:30这三个时间的时针和分针位置关系。

2.小分钟到底有多长

为了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感知,笔者让学生利用有限的一分钟时间做一些事情,以明确时间长度。

师:我将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进行一分钟的课文朗读,第二小组进行一分钟的课文书写,第三小组进行一分钟的口算运算。最后要由小组代表进行结果回报,请做好准备,当我说开始后,请马上按照小组任务进行。

【设计意图】游戏化的情境实践活动,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获取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迁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通过情境导入、情境引导和情境实践,积极构建开放、多元、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檀慧玲.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 :111.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