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视角下的中、日、德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2018-01-08 06:46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生产性三国关联

产业关联视角下的中、日、德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研究

文/高秀慧,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文章采用关联比法对中、日、德三国的装备制造业与四类服务业后向关联强度。分析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比远低于日本和德国,同时与农业关联度远高于日德两国;对细分行业与四类服务业的关联进行分析时发现,我国各类制造业与四类服务业的关联度也低于日德两国;只有车辆制造业在与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与完全后向关联强度上超过了日本。因此,要完善服务业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上,我国应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后向关联

1 引言

装备制造业于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两大产业联动发展将成为必然[1]。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无法离开服务业的支撑,上游服务业的完善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上游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分别为下游产业提供了总装、物流配送、信息技术支持等服务。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生产密集型产业[2]。产品研发环节投入高、周期长,还具有技术不确定性;除了企业自有的研发团队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为其承担了一定的研发指标;银行、风投公司则通过资金将这些外部机构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化技术、产品。

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涉及领域广、应用范围大的产业,部门间的互联合作才能使各产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通过中、日、德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后相关联强度比较,分析三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服务支持差异,为我国服务业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借鉴[3,4]。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OECD STAN数据库,选取2011年中、日、德三国34部门投入产出表为研究基础。其中包括第一产业1个部门,第二产业19个部门(制造业部门16个),第三产业14个部门。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42部门)的分类,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根据OECD所公布的投入产出表可将其概括为:C 29通用设备制造业、C30T33X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C3 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4车辆制造业及C35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5]。

根据服务业的性质,将其分为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分配性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及维修业、货运仓储业、邮政电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设备租赁业、计算机及软件业、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社会性服务业包括政府服务业、教育、卫生与社会服务、其他社会或个人服务;消费性服务业为餐饮业[6]。

本文根据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法,对三国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某个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表现为对其他部门的产品消耗及对其他部门的产品供给的商品交换关系,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产业关联主要表现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个方面,后向关联用来度量某个产业与其上游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反映该产业与其上游产业建立在以投入为基础上的技术经济联系[7,8]。沿用Hill E W &Brennan J F的关联比法[9]来度量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后向关联强度,以直接后向关联比(LBij)表示产业j直接购买产业i产品或服务用作生产中间投入的量占j产业生产总中间投入的比;以完全后向关联比(RBij)表示产业j直接和间接购买产业i产品或服务用作生产中间投入的量占产业j生产总中间消耗(包括总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比。LB、RB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为直接消耗系数,反应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为完全消耗系数,反应部门之间直接的和间接技术经济联系;和均由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值越高说明产业j直接购买产业i产品或服务越多,或是j产业直接消耗中i产业的投入量越大,产业间直接后向关联强度越强;值越高说明产业j直接和间接购买产业i产品或服务越多,或是j产业完全消耗(直接和间接消耗)中i产业的投入量越大,产业间完全后向关联强度越强。

3 中日德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各部门关联强度的差异分析

根据公式(1)和(2)计算,得到中、日、德三国五类装备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比以及与农业和其他工业的后向关联比,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 三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后向关联比(%)

三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后向关联比中最大的是工业,随后为服务业和农业。其中,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与农业和工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比为84.67%,其中工业占84.66%,远高于日本的71.81%和德国7 3.27%。中、日、德三国通用设备制造业后向关联中差异最大的是农业,中国的完全后向关联比约为日本的2.7倍,德国的10.7倍。在服务业支持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上,中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日、德两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与完全后向关联强度均高于中国;中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直接与完全后向关联强度落后于日本,但高于德国;在与社会性服务业的后向关联中,中国的直接后向关联系数高于日本和德国。

表2 三国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后向关联比(%)

表3 三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后向关联比(%)

表4 三国车辆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后向关联比(%)

表5 三国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与各类服务业后向关联比(%)

对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车辆制造业其和他交通设备制造业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三国后向关联比中最大的均为工业,随后为服务业和农业。中国各产业与工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比仍旧最高,分别达到78.74%,83.57%,86.99%,89.06%,远高于日本和德国。农业依然是后向关联中差异最大产业,中国各产业与农业的完全后向关联比分别约为日本的3.3,3.2,3.2,2.6倍,为德国的8.5,11.4,11.3,7.3倍。相比日、德两国,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农业生产依赖程度更大,与服务业关联极小。

日、德两国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与完全后向关联强度均高于中国。这一表现在对车辆制造业进行分析时产生了变化,中国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与完全后向关联强度分别为3.11%和7.93%,虽依旧低于德国,但超过了日本。

以车辆制造业为例,对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生产性服 务业子行业后向关联比分析,得到表6-7的结果。

表6 三国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子行业后向关联比(%)

三国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后向关联比中最大的是批发零售及维修业,随后分别为货运仓储业、邮政电信业。日本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比为20.97%,其中85.83%为与批发零售及维修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比。中、德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比分别为5.85%、12.68%,均低于日本。批发零售及维修业包括了各类产品的批发与零售,全球车辆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相比中国,日本和德国更加注重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而将零部件生产业务委托给第三方进行外部采购;而中国企业在具备完整的生产线与零部件副线后,选择了内部直供的与外部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在严格监控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值。

表7 三国车辆制造业与分配性服务业子行业后向关联比(%)

德国车辆制造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设备租赁业、计算机及软件业、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的直接和完全后向关联比高于中国;日本车辆制造业与金融业、房地产业的直接和完全后向关联比低于中国,与设备租赁业、计算机及软件业、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的直接和完全后向关联比与中国相差不大。中国车辆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的直接和完全后向关联系数为分别0.25%、0.82%,德国的依次为1.43%、2.88%,分别为中国的5.7,3.5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中德两国在房地产服务业的成本差异。在与计算机及软件业的完全后向关联方面,德国的系数达到了1.24%,这表明德国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大量计算机软件服务。中国车辆制造业与设备租赁业的直接和完全后向关联系数远低于德国,可见在生产过程中国内车辆制造业的设备成本投入远不及德国。在与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的向关联系数上的差距可以认为,随着国内车辆制造业的发展、成熟,我国车企对研发的投入逐步增大,自主研发设计活动越来越多。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日、德三国制造业与服务业后相关联差异,得出以下结论:

(1)相比日、德两国,中国的制造业发展更依赖于工业和农业,与服务业的关联不大;(2)对车辆制造业分析发现,我国与日、德两国的生产采购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3)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产量提升的同时,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智”造转型,自主研发设计活动开始增加。

为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中国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现阶段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①要实现服务业支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要进一步促进各服务业领域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②要着力培育以商业服务、专利服务、技术服务等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促进与装备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③政府可以适当建立平台机构、促进服务业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进行交流交融,从而实现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1]王成东.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机理及保障策略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陈玲.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3]王飞,魏峰.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6(7):81-83.

[4]吴佳莹.基于产业哲学的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5]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6]方远平,毕斗斗.国内外服务业分类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72-76.

[7]方卫国,程浩, 杨琛.航空航天制造业产业关联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0(1):71-79.

[8]吴利华,王新澄.中美医药工业与服务业的后向关联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4):1-5.

高秀慧(199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产业经济。

猜你喜欢
生产性三国关联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奇趣搭配
三国乱谈(1)
智趣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
产业融合视角下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