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8-01-08 04:27刘治津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出院入院情绪

刘治津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113)

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刘治津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113)

目的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急诊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急诊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给予急诊心理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诊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较入院时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心理护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又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急诊;心理护理;急诊患者;护理效果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对外服务的窗口,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任,其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医院声誉、形象及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急诊患者顾名思义就是发病突然、病情严重而急需抢救的患者。该类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情复杂等特点,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恐惧等心理。若想进一步提高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除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抢救及治疗外,还需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由此可见,心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7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36.3±2.4)岁;观察组男47例,女38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36.6±2.5)岁。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意识清醒,不需要及时进行急诊手术,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急诊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如监测患者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快速止血、立及开通静脉输液等。

观察组:观察组急诊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安抚患者情绪。急诊患者发病突然,通常无心理准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及惊恐心理。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接诊,并以热情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感受,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后,通过握手、沟通交流、拍肩等方式,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关心与安慰,使患者感觉被重视、被关爱,使其心情慢慢平复,情绪慢慢稳定,促进其依从性进一步提高,全身心的配合到医生治疗中来。②平复家属紧张情绪。家属情绪过于焦虑、紧张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为此,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家属这种担心之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将安静就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家属,使他们认识到创造良好的急诊环境是保障急诊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另外,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做护理的同时,要及时将患者病情告知其家属,使家属激动情绪得以安定。③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语言是一门艺术,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使护患双方建立充分的信任感,护理人员便可以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及精神鼓励。患者入院后要细心、耐心与其交流,并反复评估其病情及心理状况,掌握患者基本实情后,为患者开展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服务。④注意自我调节。患者情绪得以稳定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自我调节,如指导患者深呼吸、闭眼放松身心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表(SAS)评估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情绪。另外,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越认可,满意度越高,对比护理满意度及焦虑情绪(SAS)评分等方面异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急诊患者给予急诊心理护理干预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比较

两组急诊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较入院时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焦虑情绪比较(±s)

组别 n 入院时 出院时对照组 85 51.7±9.4 40.8±7.2观察组 85 51.9±9.2 48.8±7.6

3 讨 论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对外服务的窗口,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任,其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医院声誉、形象及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时代进步的推动下,传统以治疗为主的护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向“以患者为主”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型。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分别为96.5%与81.2%,说明注间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比较焦虑情绪发现,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情绪较入院时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时:将急诊心理护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既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又能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

[1] 黄 英,赵琼霜.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36):79-80.

[2] 沈小飞.在急诊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33):91-92.

[3] 倪国英,胡 燕,方小娟.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27):70-71.

R473

B

ISSN.2096-2479.2017.50.35.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出院入院情绪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情绪认同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