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1-08 04:27谭洁贞黄恋恋吴倚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心肺急诊科措施

谭洁贞,黄恋恋,吴倚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洁贞,黄恋恋,吴倚霞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对心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效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心肺脑复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强化护理之后,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心肺脑复苏患者中实施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护理,该措施应当被推荐临床使用。

急诊科护理;心肺脑复苏;恢复效果;生活质量

对心肺脑患者实施心肺脑复苏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1]。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全身血液循环停止,造成身体各个器官缺血缺氧,主要临床表现为丧失识、瞳孔放大、停止呼吸等,如果发病时不对其进行急救措施可引起死亡[2]。随着心脏骤停发病率越来越高,对心肺脑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针对急诊护理措施在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恢复的情况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心肺脑复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1.1±4.9)岁,心肌梗塞患者18例,脑溢血患者17例,心肌炎患者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7.4±5.2)岁,心肌梗塞患者15例,脑溢血患者15例,心肌炎患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等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观察指标、饮食护理、心理辅导、健康知识宣教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基本护理。首先观察患者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迟钝、烦躁、记忆力减退、胸部疼痛及抽搐的情况,侧重观察这些情况的出现,并针对以上情况作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脑功能、头面部、肢体运动、心理、胸部疼痛等等,(2)头面部和脑功能的护理。对于语言出现问题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语言功能恢复,主要方法是记忆交流锻炼,使患者在回忆以往的事情,通过交流的方式逐渐锻炼患者,慢慢提高说话语速及吐字。护理人员耐心指导患者自行梳头洗脸的简易动作,锻炼患者的肢体灵活度;恢复患者的脑功能主要可以通过保持患者低体温的方式,患者处于低体温有效降低脑部组织对氧的消耗,亚低温的最佳温度是34℃~36℃,抑制脂质的过氧化,从而降低脑水肿。最常见的亚低温方式是借助仪器或冰帽,在患者缺氧后10 min,立马实施亚低温措施。(3)肢体护理。由于患者在发病时脑部缺氧,导致使患者的肢体各方面受到影响,此时需对患者上下肢进行有效护理,主要是通过穴位按摩和辅助运动结合的方式。(4)胸部疼痛的护理。为了能够减轻患者胸部疼痛的症状,每日指导患者进行一次深呼吸练习,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患者进行练习的频率及时间,可由20下/次逐渐增加。初次之外可通过睡姿调整,保护患者胸前壁。(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每一项护理的正常顺利实施都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如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会造成护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还会影响护理效果,因此即使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胸痛、烦躁、反应迟钝、抽搐、记忆衰退等等不良反应;通过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在心肺脑患者中实施心肺脑复苏是十分重要的急救措施[3]。为了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除了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外,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十分重要[4]。当患者心脏骤停后,对其进行头面部、肢体、心理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的痛苦[5]。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后实施优质的急救护理,两组患者的胸痛、反应迟钝、烦躁、抽筋、记忆力减退等等不良反应得到改善,还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及改善生活质量,该护理措施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1] 袁小菊,郭爱清.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307-1310.

[2] 胡云云.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病人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3(5):104-105.

[3] 罗三妹.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肺脑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6):4-6.

[4] 陈志勤.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肺脑复苏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52-252.

[5] 汤莉莎.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心肺脑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8(4):560-561.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45.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心肺急诊科措施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