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01-08 04:27杨成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心理

杨成玉

(宝应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江苏 扬州 225800)

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杨成玉

(宝应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江苏 扬州 2258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均接受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SAS评分[(38.52±4.36)分]、SDS评分[(37.54±3.64)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38.44±4.68)分]、SDS评分[(37.45±3.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31.65±3.25)分]、SDS评分[(30.11±2.68)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35.25±3.65)分]、SDS评分[(34.21±3.14)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心理;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面对着生活方式、躯体、角色、心理等多个方面上的改变,从而极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1]。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纠正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与负面情绪,确保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为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分组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一般资料如下:男16例,女10例;年龄48岁~75岁,平均(56.44±6.32)岁;慢性尿毒症12例,慢性肾衰竭14例。观察组29例,一般资料如下:男18例,女11例;年龄47岁~74岁,平均(56.38±6.25)岁;慢性尿毒症13例,慢性肾衰竭16例。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病情比较复杂,在长期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与不良心理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学会深呼吸等方法放松,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并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家庭面临的难题,如经济问题等,对有困难的家庭,应积极寻找解决的渠道;②认知行为干预。患者的个人经历、日常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等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这种差异性,个性化地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可以采取面对面交谈、举办座谈会等方式,使患者放松心情。③心理支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并嘱咐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通过各种渠道,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树立治愈信息。

1.3 观察指标

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取t检验。

2 结 果

2.1 心理

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2组的SAS、SDS评分变化情况(均数±标准差,分)

2.2 生活质量

见表2:

表2 2组的SF-36评分比较(均数±标准差,分)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对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肾脏供体紧缺问题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是慢性尿毒症、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2]。

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长期受疾病困扰、担心预后、害怕费用过高等,而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慌张等不良心理与负面情绪,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着极大的威胁。有研究称,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2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2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根据本研究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的SAS评分[(38.52±4.36)分]、SDS评分[(37.54±3.64)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38.44±4.68)分]、SDS评分[(37.45±3.88)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31.65±3.25)分]、SDS评分[(30.11±2.68)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35.25±3.65)分]、SDS评分[(34.21±3.14)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笔者得出如下结论: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钟萍莲. 维护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5):2324-2325.

[2] 邝丽霞,谭春梅,张佳慧.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72-74.

[3] 黄冬梅,张三秀,刘建红. 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OL]. 当代医学,2017,23(16):175-177.

R195

B

ISSN.2096-2479.2017.50.57.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心理感受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