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探讨

2018-01-08 04:27沈圆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鸣音个体化围术

沈圆娟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探讨

沈圆娟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选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个体化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以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作为评估指标,对比组间差异。结果个体化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能够加快恢复,还可显著控制并发症。

个体化营养支持;胃癌;围术期;并发症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癌症类型之一。胃癌患者常采用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若是确诊时符合手术指征,应当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才能积极改善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1]。但是在胃癌切除术围术期,大多患者的营养状态均较差,尤其是在术后,容易影响恢复进程,增加并发症风险。鉴于此,本研究特探讨胃癌患者围术期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的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营养护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选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个体化组,各41例。其中,参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51.6±5.7)岁,临床分期:I期14例、II期27例;个体化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1~78岁,平均(52.0±5.9)岁,临床分期:I期11例、II期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在围术期均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操作有协同患者完成相关检查,配合主治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积极解决等。

个体化组在围术期均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在实施护理干预前首先对患者的饮食状况和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其对营养支持的护理需求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患者的营养状况越差。然后对每位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个体化的营养支持干预,对于1级患者,为其指定营养食谱,根据手术安排提醒患者术前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对于2级患者,在制定营养食谱、提醒相关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给予小肠内静脉营养支持干预,以加快术后康复;对于3级患者,在2级患者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力才,使其明确坚持遵医嘱饮食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家属在喂养患者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耐受性,注意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作为评估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其中并发症统计时间为术后3个月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个体化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 n 肠鸣音恢复时间(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d)住院时间(d)个体化组 41 18.1±4.2 1.1±0.3 7.2±1.3参照组 41 23.6±5.1 1.6±0.4 8.9±1.5 t值 4.826 5.763 3.471 P值 0.025 0.017 0.039

2.2 并发症比较

个体化组术后有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44%;参照组术后有3例感染、2例胃肠道不适、1例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8,P=0.034)。

3 讨 论

胃癌患者围术期营养状态一般均不理想,尤其是在手术后需要兼顾胃部消化功能的恢复,长时间很难正常饮食,若患者未接受全面的营养支持护理,很容易影响恢复进程,甚至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但是考虑到每位患者的营养状态不同,胃切除部分体积也大不相同,因此对营养支持护理操作并不能统一而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才能满足每位胃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需求。

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应用首先根据其对营养支持的需求分为3个等级,然后再针对每个等级的患者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能够保证各个等级营养状态的患者均能够得到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因而该护理服务操作具有促进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积极作用[2]。本研究结果中,个体化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且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胃癌患者快速恢复,还可积极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建议在胃癌患者围术期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护理服务,既可加快术后恢复,又可有效控制并发症,更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

[1] 戴华佳,侯克柱,蔡祖金,等.免疫营养支持对胃癌围手术期患者免 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9):849-852.

[2] 郭添羽,黄昌浩,袁伟杰.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和结肠 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5):119-123.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50.159.01

刘欣悦

猜你喜欢
鸣音个体化围术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