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舒适护理在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8-01-08 04:27孙翠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疾病评分

孙翠兰

(江苏省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民康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7)

・精神科护理・

探讨舒适护理在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孙翠兰

(江苏省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民康医院,江苏 苏州 215137)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在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病情得到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舒适护理;精神障碍疾病;护理效果

精神障碍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具有病程延长、治疗难度、预后不佳等特点,精神疾病在临床上也称之为心理障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1]。精神障碍疾病在老年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有研究表明,给予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实施全面、舒适、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病情的痊愈[2]。在本文研究中,将给予44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均符合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不配合护理的患者,排除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患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8.23±1.0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8.11±1.0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1)给予患者进行精神可常规护理既按时用药、按时就寝、按时饮食等;(2)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观察,若有异常则立即告知主治医师;(3)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实施舒适护理。主要内容有:(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需对其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健康宣教,讲解精神障碍疾病的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方式,护理人员需陪伴在患者左右,使其能够拥有较高的归属感。(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身体需求、个人喜好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提高患者食欲的同时能够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3)沟通了解。对患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了解,定时与患者进行交谈,护理人员的态度需要大方得体,语言需要温和委婉,使患者能够感受到真切的关心,进而打开内心的大门,并向医护人员诉说自己的顾虑。除此之外,还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以平稳的形态来面对疾病,告知患者情绪的波动会影响病情的痊愈。(4)病房巡视。增加病房巡视的频率,降低以外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得以提高。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让患者填写生活质量量表,量表内容包括社会适应、体力适应、症状控制、情绪控制四个方面,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社会适应 体力适应 症状控制 情绪控制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4 30.25±2.36 9.41±2.69 31.25±2.10 10.33±2.14 30.59±2.36 9.13±2.11 31.22±2.78 10.85±2.56对照组 44 31.02±2.11 16.98±2.66 30.99±2.11 17.03±2.31 31.07±2.47 16.78±2.36 31.95±2.36 20.39±2.39 t 0.63 6.09 0.24 5.96 0.39 6.87 0.51 7.1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舒适护理是建立常规护理之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更具人文情怀,将患者的心理感受与生理感受放在第一位,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归属感,进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从本文研究中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舒适护理干预更符合现代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需求,其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还能够给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体验,舒适护理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段 霞.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3(24):155-156.

[2] 张 旭.舒适护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7(23):244-245.

[3] 徐 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3640-3641.

[4] 尚玉红.舒适护理在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8):2863-2864.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50.173.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疾病评分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我给爸爸评分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