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对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2018-01-08 04:27刘凤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无菌输液规范化

刘凤霞

(高邮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江苏 扬州 225600)

规范化管理对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刘凤霞

(高邮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江苏 扬州 225600)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减少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科108例(其中改进前2015年5月~2016年4月48例,改进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60例)肿瘤化疗PICC导管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前发生穿刺点感染4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血栓形成1例,导管破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改进后发生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血栓形成0例,导管破损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期间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采取规范化管理,其发生率可明显降低,从而延长患者的带管时间。

PICC并发症;规范化管理;疗效观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能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可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导管的留置不会影响肢体活动或限制体位;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留置时间长;可由护士床旁置管等,因而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也可引起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未注意手卫生、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类型、不熟练的人员进行置管和护理等。因此进行PICC置管和维护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员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制定的程序和规范实施。

1 临床资料

以我科2015年5月~2017年4月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改进前2015年5月~2016年4月48例,改进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60例,两组患者均由取得资质的PICC专科护士进行置管,使用的均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导管。其中贵要静脉78例,头静脉9例,肱静脉21例,均为肘上MST或B超引导下置管。

2 管理方法

2.1 改进前

2016年4月改进前本科没有静疗专科护士,置管由静疗小组协助完成,护士未经专门PICC标准化流程培训,专业技术层次差距较大,导管护理主要根据医师医嘱或护士经验进行维护。

2.2 改进后

在实施PICC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具体管理方法实施如下。

2.2.1 置管前准备。(1)PICC置管由本科取得静脉治疗资质的专科护士进行操作;(2)患者的评估:对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肢体状况等全面评估,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3)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说明,告知置管的目的、风险、需要配合的事项,取得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环境清洁、区域宽敞,操作前予紫外线消毒30分钟;(5)护士“七步洗手法”洗手,进行物品准备及自身准备。

2.2.2 置管时护理。(1)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消毒范围采取整臂消毒,75%酒精、碘伏按顺时-逆时-顺时针方向各消毒3遍;无菌巾单覆盖整张床;(2)选择置管血管:穿刺点最好在肘窝上2~3 cm,优先选择右侧贵要静脉,因为此静脉路径短且粗、瓣膜少,可减少血管内膜损伤[2],而且选择肘上,保证患者活动不受影响,这样有效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3)置管后常规进行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保证导管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使血栓发生率大大减低,并排除气胸[3];(4)所有导管为一次性物品,禁止重复使用,即使穿刺不成功也不得再次送入血管;(5)建立维护档案:记录PICC管型号、置入长度、臂围、导管尖端位置等。

2.2.3 置管后维护。(1)建立PICC维护专职护士准入制度:PICC维护由科内具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经过PICC专业知识培训、维护考核合格的护士完成。(2)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或硬结;注意输液时是否出现局部疼痛、渗漏、输液速度减慢、输液停顿或其他不适;出现局部不适时及时测量上臂围;是否有冲管、输液后寒战、发热等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3)更换敷料: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 h要更换敷料,纱布敷料每48 h更换,透明贴膜每周更换1~2次,敷料被污染、潮湿、脱落随时更换。为保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节省时间和便于观察,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不要损伤导管。撕敷料贴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水平往上撕脱或水平拉伸撕脱,以免带出导管及损伤敷料粘贴的表皮。更换敷料时连同肝素帽一起更换,但有血迹、污染、抽血后或任何情况去除肝素帽要更换;输血、输注TPN每24 h更换。(4)为保证管道通畅,护士要注意正压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药物间有配伍禁忌、输液粘稠药液中和(或)后要进行脉冲冲管;输液停止或导管维护时要进行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避免堵管的发生。选用10 mL或以上的注射器进行冲、封管,<5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致导管破裂。封管液浓度为生理盐水中含10个单位/mL肝素,保证导管通畅。换药结束让患者活动一下肘关节,看导管是否有打折,改进前有2例导管破损是由导管打折造成。(5)导管拔除:导管的留置时间应根据生产厂商的建议,应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征兆且在有效期时间范围内使用。穿刺局部消毒,戴无菌手套,从穿刺点缓慢拔出导管后,用无菌小纱布立即按压局部并用透明敷料封闭局部48 h(按压局部10 min止血)。观察导管是否有缺损、损伤或断裂。(6)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参与对导管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反复的健康教育,并提供教育内容的文字资料或相关网页或建立微信平台,直到患者安全掌握[4]。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改进前并发症发生率为35.41%,规范化管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4 结 论

培训、筛选、建立一支核心团队,并对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足化疗患者长期输液的需要。

5 讨 论

经过历代变革,静脉输液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而且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如何为患者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发挥疗效,特别是肿瘤化疗患者,已成为输液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PICC导管可用于输液、抽血、输血、输注化疗药物及其他刺激性的药物,避免这些药物对外周小血管内膜的刺激与破坏。有了这条中长期的血管通路,患者以后的输液治疗安全、轻松,既可减少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又可避免像化疗药物等强刺激性药物而对患者静脉造成损伤,甚至局部组织的坏死。PICC护理技术给肿瘤化疗患者带来诸多益处,但导管置入与维护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为保证患者的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受益,使临床护士、医疗机构受到保护[5]。

[1]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

[2] 葛利越,叶海瑛,李 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3] 任秀芹,吴贤翠,徐 莉,等.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3):43-46.

[4] 徐雪芳,余国峰,齐向红,等.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4):302-303.

[5] 钟华荪,李柳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0.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50.187.02

张 钰

猜你喜欢
无菌输液规范化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