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2018-01-08 04:27田宏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田宏芳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田宏芳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水电解质平衡、静脉通道和吸氧治疗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而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应用。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等,这些疾病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风险管理是指针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处理,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损失,确保各项医疗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1]。为了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详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6.5)岁;心力衰竭17例,高压危象14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

实验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3.5±7.2)岁;心力衰竭16例,高压危象17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使用药物,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管理小组,主要是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风险预案。预见性护理就是消除不良事件隐患,只要发生风险事件就要给予科学治疗。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容易出现跌倒和坠床等意外事件,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入厕和起床等方面的护理,叮嘱患者在长时间卧床后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也可以防止心力衰竭或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2)加强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用药是要严格查对,在给药时应主动询问患者,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让患者了解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维持仪器的正常使用。医院应安排专业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对护理人员开展定期培训与考核,让他们能够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式,以免因为仪器操作不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4)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医院应当开展心血管疾病重症护理风险培训和风险预案培训,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可以针对培训人员制定考核方案,每月进行一次技能考核,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和晨会提问等方式来验证护理人员的学习成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坠床、药物渗漏、跌倒和烫伤等事件的发生率,然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数超过85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49%,实验组发生率为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08%,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再加上患者年龄普遍比较大,自身免疫力较低,反应能力也逐渐下降[2]。同时,患者在治疗时还要面临诸多风险,所以必须对护理风险加强管理,这样就能达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目的,让患者顺利进入后续的治疗[3]。护理风险管理具有主动性和预见性这两大特征,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尽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而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从而能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1] 韩 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3(01):25-26.

[2] 任惠廷,刘瑞芳.关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4,17(01):362-363.

[3] 闫 强,高丽英,马爱兰,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 2015,42(10):91-93.

[4] 王莉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24(11):117-119.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191.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