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08 04:27吴银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工作效率成功率

吴银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7)

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分析

吴银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7)

目的评价门诊急诊实施绿色通道流程优化管理的实践成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急诊接收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优化管理前(2015年1月~12月)救治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优化管理后(2016年1月~12月)救治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为(24.2±5.7)min,相较于对照组(38.5±6.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实施优化管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抢救效果,值得在医院管理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绿色通道;优化管理;实践;分析

门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对象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优化和完善接诊、急救流程,有助于促进工作效率及救治效果的提高、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增强医院竞争力。我院自2016年起对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急诊绿色通道接收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所选对象均具有发热、晕厥、心脏停搏、昏迷症状,被诊断为气胸、急性心肌梗死、传染病、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症,经门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救治。排除标准:研究排除未签订研究同意书的患者。根据救治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我院于2016年1月开始对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进行优化管理,观察组48例在优化管理后1年内接受救治,男31例、女17例,年龄24~75岁,平均(45.3±4.5)岁,入院时间1~10 h,平均(2.8±1.1)h;对照组42例在优化管理前1年内接受治,男27例、女15例,年龄22~73岁,平均(44.9±4.8)岁,入院时间1~8 h,平均(2.6±0.9)h。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流程;观察组则采取优化管理模式,实施步骤及内容如下。(1)优化团队、明确相关职责要求。门急诊绿色通道责任人为护士长、科室主任,负责优化并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医护人员负责准备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值班看护、急救护理、判断患者是否符合绿色通道接诊条件;基层医生负责对病患进行诊断和急救。(2)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建立急救技能培训考核上岗制度、弹性轮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分级急救制度、病患分流制度等[1]。(3)优化接诊、分级管理。将病人根据病情分为四个级别进行接诊和管理,I级:急危症,包括气胸、心肌梗死、失血过多患者,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送至抢救室,应优先接诊、立即抢救;II级:危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但未出现生命危险,送至重症观察区,立即做初步检查,在15 min内完成救治;III级:普通急诊,安置在平车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可安排其在30 min接受诊治;IV级;慢性症,安置在候诊区,可将接诊时间适当推后,60 min诊治即可,此外,在同等条件下,救治也优先儿童、老年人[2]。(4)优化抢救流程。对于不同症状、体征、病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急救策略,对于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对于危重症,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吸氧、止血处理、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并安排专家会诊后救治;对于突发事件导致的急危重病人,应考虑医院自身工作压力,分配病房安置II级-IV级病患,对于I级病患应建议其转院[3]。(5)优化后期处置。急救后还应做好病人分流、安抚家属等工作,避免影响急救秩序。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门急诊绿色通道接诊的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候诊时间是指从入院至门急诊医师做出诊断或实施急救所用时间)及救治结局(患者经救治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即救治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工作效率比较

两组门急诊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候诊间较对照组出现显著减少(P<0.05),表明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实施促进了门诊、急诊接诊效率的提高。见表1。

表1 两组门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比较( ±s,min)

表1 两组门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比较( ±s,min)

组别 候诊时间 平均候诊时间观察组(n=48) 5~30 24.2±5.7对照组(n=42) 10~45 38.5±6.2 t--11.397 P-0.000

2.2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两组门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的统计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这也表明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见表2。

表2 两组门急诊患者救治成功率[n(%)]

3 讨 论

门急诊绿色通道接收的患者病情急重、数量较多、病因复杂,是医患纠纷高发的重灾区。流程管理可持续性改进和完善门急诊管理中的缺陷,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医院管理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4]。

目前,各医院门急诊传统的流程管理中仍存在如下问题:(1)高峰期患者候诊时间长,容易耽误救治时机、促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安全;(2)患者症状、病情、病因、病种不同,缺乏有效安置;(3)医护人员急救技能不足、药品及设备准备不足[5]。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团队职责、管理制度、接诊流程、抢救流程及后期处置进行了全面优化改进,其中接诊分级管理、抢救流程的优化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优化流程管理后,我院门急诊绿色通道的候诊时间及救治成功率均有显著改善(P<0.05),这也与王媛媛等[6]关于优化流程管理有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结果相符,而从数据上看优化流程管理将平均候诊时间缩短为(24.2±5.7)min,将救治成功率提升至95.8%,这样的管理效果也十分突出。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有助于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抢救效果,值得在医院管理中加以实践和应用。

[1] 凌春燕.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优化效果评价[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2):1830-1831.

[2] 郭少英,梁带娣,何 英.优化接诊流程对急诊抢救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2):1629-1630.

[3] 张小清.优化护理流程缩短危重患者急诊停留时间[J].医学信息,2016,29(31):170-170.

[4] 倪培耘,居益君,宝 磊.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急诊流程再造[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3):107-108.

[5] 田 玮,李卫红,张庆余,等.急诊多发伤患者绿色通道的流程优化与信息化建设[J].中国病案,2017,18(5):16-18.

[6] 王媛媛,孙晓宇,于楠楠.优化门急诊绿色通道流程管理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1170-1171.

R472

B

ISSN.2096-2479.2017.50.193.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工作效率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探索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简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改掉的7种习惯
TC-SCAN绿色通道系统日常维护浅析
请为医疗创新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