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08 04: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研究组满意度

张 季

(吉林省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张 季

(吉林省长春急救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部分医院收治的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护理意外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4.29%和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

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即患者在入院前所接受的紧急救护。由于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其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风险较大,影响患者救治效果,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极为重要,为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文选取了部分医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70例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部分医院收治的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7岁,平均(50.6±4.7)岁。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8岁,平均(50.8±4.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组则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1)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护理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工作实施,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2)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静脉输液渗漏、针头脱落或多次穿刺,出诊速度慢,对高危患者病情评估不充分,无法有效配合医生抢救等。(3)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健康教育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护患沟通不畅等,都会导致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增加,并确定持续质量改进目标。(4)制定质量改进对策,并严格落实,主要包括: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定期安排护士进修,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②由专人保管救护车及车上设备,保障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准备齐全的急救药品。③在接到出诊信息后应及时出诊,接到患者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病情不稳定且必须到院紧急抢救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让家属签字同意。④装运途中应注意保障患者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畅通,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应给予患者适当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配合度。(5)每周进行一次意外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统计,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坠床、窒息、心跳骤停、供氧中断、输液渗漏等意外发生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意外情况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发生护理意外3例,其中心脏骤停2例,窒息1例,研究组发生率为8.57%(3/35),对照组中有10例发生护理意外,其中输液渗漏、坠床和供氧中断各1例,管道滑脱和窒息各2例,心脏骤停3例,总发生率达到了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事件比较[n(%)]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中对护理工作满意21例,基本满意13例,只有2例不满意护理工作,其总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中15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还有9例不满意,对照组满意度为74.29%,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院前急救护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导致各种不安全事件发生,增加护理风险[1],影响院前急救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仍然是当前关注的热点。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对护理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的管理模式,随着人们对持续质量改进的了解的不断深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向上循环的过程,是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突破[2]。持续质量改进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管理效果[3]。有研究显示,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急救效果,同时还可以极大地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对各阶段意外情况的预防。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满意度相对较高,说明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增强患者安全感,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1] 雷 静.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815-1816.

[2] 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3):251-252.

[3] 冯春爱,杨裕红.持续质量改进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3338-3340.

R472

B

ISSN.2096-2479.2017.50.198.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研究组满意度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