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法的护理措施

2018-01-08 04: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支气管镜雾化

张 艳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法的护理措施

张 艳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麻醉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其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镜检成功率、心理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麻醉的患者,重视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保持心理状态平稳。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雾化吸入法;护理措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重要的一项用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特别是可辅助用于肺部疾病某些病变位置病理性质的检测和细菌学、细胞学特征的确诊。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可显著降低过敏反应率,减少喉、支气管痉挛风险,对保障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意义显著[1]。但因患者缺乏对此项技术应用的了解,紧张、恐惧心理严重,对护理质量有更高要求。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的护理措施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麻醉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9~81岁,平均(45.9±15.3)岁;原发病: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20例,肺炎18例,支气管肺部肿瘤28例,肺部阴影12例,支气管异物2例。检查前均取2%利多卡因行雾化吸入麻醉,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麻醉的病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组重视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2.1 术前干预

(1)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支气管哮喘史及基础疾病史,完善病历、出凝血时间、近期影像检查结果、心电图、肺功能等资料的准备工作。术前4 h安排禁食、禁水,以降低检查过程中因呕吐、咳嗽引发的呼吸道误吸风险。

(2)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并制定个体化疏导方案,可向其强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性、优势、检查前雾化吸入麻醉对操作不适的防范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

(3)体位干预: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先口含10 mL达己苏,勿咽下,5 min后吐出,然后将2%利多卡因10 mL加入一次性口含喷瓶内,连接氧气雾化装置,调节氧流量6~8 L/min,嘱患者深含口含嘴,用嘴行有效深吸气,屛息片刻,并经鼻孔呼气,同吸烟动作类似,以使药液转化为细雾状被吸入后,在患者支气管、气管、咽候部均匀分布。开展雾化吸入的时间通常约15~20 min,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配合情况、雾量及不良反应。

1.2.2 术中干预

(1)生命体征监测: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肩部抬高,头部摆正,略向后仰,连接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指导患者平静呼吸,全身保持在放松状态,再取呋麻滴鼻液鼻腔滴入、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鼻腔湿润,以增强麻醉成效。采用单侧鼻导管进行吸氧,氧流量设置为3~5 L/min。(2)术中配合: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纤维支气管镜前端润滑,由鼻腔轻柔进入,抵达声门前,取2%利多卡因1 mL注入,停留时间在1 min左右,此时需取得患者全力配合。即向患者告知因气道在纤支镜刚入声门时变得相对狭窄,会有突然憋气感,严重者,甚至有窒息感,此属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持续约10 s即可耐受,故精神应相对放松,不可用手抓纤维支气管镜或强行翻身,以免引发安全事件,造成检查失败。若不适感较难耐受,可摆手向医务人员示意。在实际操作时,纤支镜通过声门后,应有1~2 min的停留,以使患者适应。护理人员应积极予以安抚,以促使患者注意力转移。对生命体征予以监测,避免因气道痉挛引发危险。

1.2.3 术后干预

拔除支气管镜后,轻拭患者口鼻,嘱患者休息30 min,观察呼吸、咳嗽及吞咽变化。观察痰色、痰量,判断有无咯血,小量咯血可不作任何处理,大量需将原因查明,行对症处理。安排禁食2 h,以免引发误吸事件,有口渴反应者,可给予少量温水漱口后吐出;2 h后试饮水无呛咳可进少量温凉半流食或软食,注意口腔卫生。强调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少讲话,有痰液时,轻轻咳出。若鼻咽部有不适、疼痛、声嘶、吞咽不畅等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作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成功检查率;(2)对比两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分值越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镜检均成功实施,成功检查率为100%,对照组未完成检查5例,成功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理健康评分对比(±s,分)

注:*P<0.05。

组别 n SCL-90观察组 40 20.1±4.7*对照组 40 30.4±5.6

3 讨 论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重视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如在术前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行心理护理和体位干预,可确保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保障检查过程的安全性、顺利性;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可避免出现气道痉挛等危险事件;术后行生命体征监测及生活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加快机体恢复进程[2-3]。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雾化吸入麻醉的患者,重视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保持心理状态平稳。

[1] 方 杰,岳慧萍.利多卡因雾化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553-554.

[2] 候妹冬,梁月新.改良面罩高流量吸氧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4A):77-78.

[3] 黄燕凤.两种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的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14,14(7).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65.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支气管镜雾化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