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应用评价

2018-01-08 04: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有效率

赵 静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应用评价

赵 静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目的评价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6.7%高于参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显著,通过急诊科对患者进行抢救后,为患者的治疗时间提供了保障。

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分析

作为临床的常见危急重症之一,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1]。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高,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症应采取治疗结合护理模式,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延长,以此尽最大能力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同时选择再灌注治疗法,以此提升治疗有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依据WHO中的相关标准所选取,其中发病时间<180 min;排除标准:脑出血、高血压以及90日内进行重大手术。其中,观察组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0.2±11.2)岁,男14例,女1例;参照组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0.0±10.56)岁,男12例,女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据注射用阿替普酶(英文名称:Alteplase for Injection(Actilyse)注册证号:S20110051,2011-06-20)作为本次溶栓药物,用药剂量为0.9 mg/kg,其中最高剂量不可超过90 mg,将rt-PA加入生理盐水中,其10%的剂量在60~120 s内进行静脉推注,其余90%则在1 h内完成静脉推注,推注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对病房的环境进行保持,时刻通风,同时对湿度和温度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向患者讲述关于静脉溶栓的相关概念,同时准确的依据医师的叮嘱进行日常活动。

观察组患者护理流程为:在120到达医院前需要联系急救室以及相应诊室进行准备,以此使患者到达医院后第一时间开展治疗。进行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则需要和医师协商,进行常规准备,对溶栓治疗所需要的尿管、仪器进行测定,以此为溶栓治疗提供有效保障。根据患者家属以及知情人的描述,确定患者的发病时间和120到达时间,120到达后,首先将患者送往预检室进行检查,对时间进行充分把握,防止时间过长延误后续治疗。而后由急诊医师快速对病情进行测定,以此确定溶栓治疗计划。①溶栓前指导:急诊测定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抽血,而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备皮,在必要情况时,下尿管,进行心电测量,同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CT检查时间进行确定后,对患者立即进行CT检查。②CT完成后,将患者送往卒中单元,在结果出来前,立即进行其他常规准备。②溶栓时护理,对静脉通道建立后,根据医嘱进行给药,同时对药物的应用剂量、服用时间以及用药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掌握。③血压测定的过程中,每隔15 min对血压变化进行测定,其收缩压高于185 mmHg或者舒张压高于110 mmHg时,则危险几率提升。④溶栓后指导,测定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改变情况、肢体肌力情况,血压测定每间隔15 min进行一次,如超出预估值,则立即汇报主治医师。⑤在进行溶栓前,需要对各项流程的基本时间严格控制,以此为其他科室以及其他医师抢救患者提供方便,同时,对检查结果的时间进行严格掌握,由医师以及护理人员详细说明,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临床反应消失,神志清楚,则判定为有效;临床反应好转,神志较为清楚,则判定为好转;患者的临床反应未出现任何改变,则判定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已经采取静脉溶栓方法处理,因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在临床中十分价值十分广泛,然而患者救治时间的选择仍然成为首要因素[3]。

通过NINDS以及ECASS的相关研究可知,溶栓时间窗的扩展时间可达到4.5 h,这一研究也证实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和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时间呈现为显著相关的趋势,所以对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进行控制则成为治疗的首要关键。在卒中单元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体制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测评、通知主治医师,以此缩短了患者治疗前的时间,为急救治疗提供了时间。

[1] 陈翠翠,韩 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605-606.

[2] 洪彩霞,张雪玲,张燕宁,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6):144-146.

[3] 宋远营,钟建国,肖佩荣,等.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8):825-829.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50.68.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有效率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