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2018-01-08 04:27周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中药研究组糖尿病

周晓艳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周晓艳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探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8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薰药;中医护理干预;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高血糖、代谢紊乱导致的临床或者亚临床慢性感觉与运动性、对称性神经损害,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见于下肢,致使患者感觉异常、缺失、减退,从而出现足部坏疽、溃疡,甚至截肢,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痿证”、“血痹”的范畴,给予中医综合调节,效果显著。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中药薰药与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8例。其中,参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4~62岁,平均(55.6±4.3)岁;研究组男11例、女7例,年龄45~60岁,平均(55.1±4.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糖尿病治疗原则接受综合治疗,即降糖、饮食控制、营养神经、运动锻炼、改善微循环等。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给予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

研究组患者予以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中药薰药

中药薰药配方:川乌、草乌、木瓜、白芷、当归、独活、乌梅、甘草、川牛膝各9 g,根据医嘱熬制药液,之后将3500 mL药液放入治疗仪容器中,打开电源开关,先预热至约95°,并检查仪器性能,暴露患者薰药部位,调整喷头位置与温度,启动仪器,开始喷气。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并避免气体打湿衣被。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7 d。

1.2.2 中医护理干预

①情志调适:护理人员应进行细微的观察,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状态,给予个性化干预,消除患者不良状态。同时,采用情志相胜法、主观心理疗法、移情易性、音乐疗法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②辨证饮食:针对患者症状,选择恰当的饮食搭配。阳虚血瘀证服牛肉汤或者姜附炖狗肉;阴虚血瘀者服黄杞炖鳖汤;阳虚血瘀者予以温补,如蜂胶、鳝鱼、狗肉等;气血亏损者予以滋补气血,如鸭肉、瘦猪肉;气虚血瘀者食用香菇、泥鳅、鸡肉、黄豆炖汤[2]。③按摩调理:由专业护理人员按摩患者足底,每个反射区按摩1~2 min。每次按摩30 min后,喝一杯温开水,不可在餐后1 h或空腹时足浴,以免末梢血管扩张影响消化[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比较。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证候积分降低不少于70%,血糖降低超过3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证候积分降低不少于30%,血糖降低超过20%;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n(%)]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分)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分)

组别 生理机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研究组(n=18) 77.5±6.4 70.2±7.4 69.5±5.4 80.0±7.2参照组(n=18) 64.2±8.6 56.2±10.2 53.5±8.2 61.1±8.3 t值 5.2636 4.7134 6.9138 7.2977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为消渴病日久导致久病入络,气血不通,血行不畅,致使肌肉筋脉失养。中药薰药就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原理,发挥药力、热力作用,经由皮肤、经络吸收与传导,刺激与调节经络与脏腑的功能,改善足部末梢血液循环与末梢神经营养,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

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情志调适、辨证饮食、按摩干预等,通过相应措施的实施,可显著改善患者情绪,均衡患者饮食,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5-6]非常相似,进一步说明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薰药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张俊霞.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6):28-28,29.

[2] 马丽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70.

[3] 王婷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6):3074.

[4] 王孝东.中药薰药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2,6(3):17-17.

[5] 张 云,黎 波.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中药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2(1):103-104.

[6] 张 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23):216-217.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50.71.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中药研究组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糖尿病知识问答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糖尿病知识问答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