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08 04:27莫燕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颅脑

莫燕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莫燕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88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各44例。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后1、6周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ADL评分和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可能够加快肢体功能的康复,促进肌力的恢复,且积极预防并发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术;肢体偏瘫;应用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常常是由于外力损伤导致的,大脑是人体的中枢器官,调配着整个机体的活动,当颅脑发生损伤时则会伴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对于重度颅脑损伤应及时治疗,以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治疗中应选择较好的方式治疗,而治疗后对于发生肢体偏瘫的患者应给予良好的护理,从而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实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加快恢复速度,本文就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88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5.5±1.5)岁,其中车祸伤19例,矿井伤18例,跌落摔伤7例;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4.2±1.8)岁,其中车祸伤20例,矿井伤15例,跌落摔伤9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给予用药护理,让其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情况给予患者康复指导。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集合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制定专业的恢复护理方案,具体为:①脑水肿期:当患者处于昏迷阶段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翻身,进行体位调整,护理中要注意保护其关节;帮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抬高患者的手肘然后屈曲90°,使得膝关节背屈35°,踝关节活动90°;然后进行上下肢的被动运动,将上肢外展、后旋,肩部的外展、后旋等,活动3 min/次左右,运动重复4次[1]。②疾病稳定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刚开始可以在床上进行起坐训练,然后进行基础的双手训练,进行手部的交叉,手指活动,主动进行外展、前屈、内收等运动,3 min/次,重复10~20次;进行翻身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肢体活动情况进行翻身[2]。③恢复期:帮助患者进行下地行走,患者可以扶着床尾、椅子等进行行走,或者进行椅子移位训练,进行多部位、多关节的锻炼,上肢可以适当的进行提重物锻炼,握力训练等,与患者的生活相结合,促进患者肢体的恢复[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肢体肌力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ADL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康复锻炼前 康复锻炼1周 康复锻炼6周干预组 44 6.46±4.28 32.64±5.29 59.57±6.26对照组 44 6.68±3.67 19.45±4.82 43.19±7.88 t-0.2588 12.2254 10.7762 P->0.05 <0.05 <0.05

2.2 护理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 分析护理后肌力改善情况发现,观察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对比[n(%)]

2.3 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偏瘫、语言障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13例出现上述状况,并发症发生率为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损伤,当发生颅脑损伤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得患者的活动和正常的身体功能受限,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严重的颅脑损伤常常是由外伤引起的,而大脑是人体的中枢,因此在出现颅脑损伤后患者会有较多的并发症,且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颅脑损伤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并发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据调查显示,其病死率可高达60%[5]。而颅脑损伤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压增高,是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对于颅脑损伤的治疗临床常常以手术为主,但是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率较低,因此还需良好的护理来帮助患者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在手术结束后首先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然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帮互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起初帮助患者进行基础的训练,如起坐、双手的活动等,然后逐渐进行肢体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调整强度,不可以进行超负荷锻炼,并指导患者进食有营养的食物,以促进患者的恢复[6]。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危害较大,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则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力情况,效果较为明显。

[1] 倪小平.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07:171-172.

[2] 傅 瑛,黄焕玲.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2):1672-1673.

[3] 毋云利.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2(16):2492-2493.

[4] 丁爱华.早期康复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3):202-203.

[5] 李雅琼.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03):400-401.

[6] 班彩琴,余杏梅,曾雪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75-176.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50.86.02

张 钰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颅脑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