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分析

2018-01-08 04:27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胆道围术外科

彭 蕊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个性化护理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分析

彭 蕊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分析于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采取胆道外科手术医治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心理状态、术后恢复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手术后恢复效果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于胆道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术后恢复,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个性化护理;围术期;胆道外科;心功能;术后恢复;不良反应

肝胆疾病属于临床一种常见慢性病,具病情危重、起病急和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且多数患者常伴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加之对手术恐惧和担忧等,增加其心理负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需于围术期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方案[1]。本文对此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采取胆道外科手术医治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禁忌症,且将存在精神障碍者排除。根据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平均(43.56±2.05)岁,手术类型:9例脾脏手术,11例肝叶切除手术,13例胆肠吻合手术和16例结石胆囊切除手术;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0~61岁,平均(43.57±2.04)岁,手术类型:9例脾脏手术,11例肝叶切除手术,14例胆肠吻合手术和15例结石胆囊切除手术;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完善手术前相关检查工作,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护理环境,对其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和做出及时处理。于其基础上,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1)护理人员将胆道外科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借助健康手册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耐心告知患者,并告之手术可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手术后置管等重要性。(2)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思想动态,给予抚慰和鼓励,对其存在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加以及时疏导,且举例以往手术成功案例,取得家属支持。(3)护理人员需强化患者术后护理,对患者引流液量、性状、气味、颜色等予以密切观察,做好相关记录,若出现异常,则及时告知医师和协助其处理,并积极进行不良反应、并发症的相关预防,按照病情实际状况安排患者进行合理膳食。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

对两组的心理状态、术后恢复(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与进食时间)及不良反应加以观察、对比,不良反应有呕吐与血栓和感染。按焦虑、抑郁自评表(SAS、SDS)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判,若评分≥53分,则表示有焦虑、抑郁心理存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手术后恢复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s,分)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n 焦虑心理 抑郁心理对照组 49 47.28±3.14 45.20±3.15观察组 49 25.10±2.08 24.09±2.02 t 41.2221 2.0764 P<0.05 <0.05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对比(±s,h)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对比(±s,h)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

组别 n 下床活动时间 排便时间 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对照组 49 39.30±8.60 66.52±14.45 44.58±10.50 45.80±11.50观察组 49 25.20±6.12 52.40±12.30 30.20±7.10 32.59±8.35 t 9.3508 5.2087 7.9415 6.5066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胆道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包含胆囊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但易给患者心理与身体造成伤害,且伴随医疗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要求亦不断提高,临床于围术期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方案将对患者术后恢复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3]。为探究胆道外科有效护理方法,本文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通过对比两组焦虑、抑郁心理,得出: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心理评分(25.10±2.08)分、抑郁心理评分(24.09±2.02)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说明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能够对其负性心理起到改善作用,并且加速其术后恢复。为进一步了解两种护理方法安全性,本研究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显示: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安全性较高,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起到降低作用。护理人员于围术期个性化护理中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耐心介绍肝胆疾病种类、手术治疗具体方法等,能够提高患者认知度,减少由于认知不足等而增加对手术的恐惧感,从而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护理人员于围术期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其心理动态予以了解,能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具有较强针对性,且进行心理开导,对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予以及时地疏导,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从而减少无需存在的担忧感,有利于缓解其不良心理[4]。强化患者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性和加速其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患者应用围术期个性化护理之后对满意度评分产生的影响,需深入研究及补充。

总结上文,临床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胆道外科护理中具显著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改善,而且能够促进患者手术后的恢复,缩短其下床活动等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1] 王立红.优质护理在普外科肝胆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247-248.

[2] 彭联芳.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42-144.

[3] 张兴桂.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21-222.

[4] 李绍琼.心理护理在肝胆外科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24-126.

B

ISSN.2096-2479.2017.50.90.02

刘欣悦

丁莉莉(1981-),女,江苏宿迁人,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胆道围术外科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