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C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首选辅助通气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2018-01-08 04:27张艳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0期
关键词:鼻塞通气辅助

张艳艳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

鼻塞C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首选辅助通气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张艳艳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鼻塞CPAP首选辅助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实施鼻塞CPAP通气。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压力相比较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鼻塞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辅助通气可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明显更佳。

鼻塞CPAP;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首选辅助通气;护理体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对其身体健康和生命会造成较大威胁。当前在对其实施临床治疗时,鼻塞CPAP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1]。但在此间的护理方法会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鼻塞CPAP辅助通气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1~14 d,平均(7.51±6.49)d。所有患儿均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并可被确诊。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13 d,平均(7.15±5.85)d。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14 d,平均(7.84±6.16)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使用鼻塞CPAP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若患儿出现了持续性吸气费力和呼气性呻吟症状,并出现了肤色发绀和呼吸困难无缓解情况,即可对其实施鼻塞CPAP辅助通气治疗。在护理方法上,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即在临床护理时严格按照鼻塞CPAP使用要求进行应用,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常规的要求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时均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并发症护理干预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随时注意患儿在接受鼻塞CPAP治疗时的身体表现等相关情况,根据其临床表现实施相应护理。尤需注意到应保证到对鼻塞CPAP进行正确有效的固定,并避免由于使用鼻塞CPAP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另外也对以往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收集和分析,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其并发症更加严重。

1.2.2 体位护理干预

针对患儿在使用鼻塞CPAP治疗时的体位进行相应处理。实施安置合适体位,如上身抬高15°~30°,头偏一侧卧位,定时变更体位等,使患儿能在正确的体位状态下接受治疗。需注意有无呕吐或吐沫及时清除避免其出现误吸。每日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清洁和细致检查,对受压位置垫上软垫,避免其发生压疮等情况。

1.2.3 心理护理干预

为保证治疗效果,需取得患儿家属支持。对患儿实施有效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衣物包被柔软清洁干燥舒适,鸟巢式护理;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声光等刺激;禁食患儿进行安抚性吸吮;根据情况实施患儿抚触;实施发展性照顾措施等。同时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压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末压力均明显降低,说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吸入氧浓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吸入氧浓度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9 49.96±15.54 38.56±9.95 4.325 0.000对照组 49 49.59±15.65 42.36±5.69 3.039 0.003 t - 0.117 2.321 - -P - 0.907 0.022 - -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末压力比较( ±s,cmH2O)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末压力比较( ±s,cmH2O)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9 4.87±0.973.83±0.51 6.643 0.000对照组 49 4.91±1.024.36±1.58 2.047 0.043 t - 0.199 2.235 - -P- 0.843 0.028 - -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发病过程,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诸多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会造成巨大威胁[2-3]。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辅助通气治疗方法对其症状进行改善非常重要。

当前在使用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常规方法已经无法取得较好护理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需对患儿实施更加有效的护理[4]。有研究显示,在实际的护理中,影响治疗效果最大的因素为并发症、体位和心理等因素。因而需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处理。

本次研究中也显示,通过对使用鼻塞CPAP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1] 詹群亮,凌 华,林 琳,等.鼻塞式间歇与持续正压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04):315-318.

[2] 田 雨.NCPAP呼吸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PaCO_2、PaO_2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7):851-853.

[3] 王江涛,王晓玲.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7,38(04):697-698.

[4] 杨 东.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05):11-12.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50.128.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鼻塞通气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