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新模式在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09 03:52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配药中药房调剂

倪 伟

(启东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 启东 226200)

中药调剂新模式在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倪 伟

(启东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 启东 226200)

目的:探讨中药调剂新模式在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启东市中医院中药房取药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使用传统的中药调剂模式为参照组患者配药,使用中药调剂新模式为试验组患者进行配药。然后比较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的合格率、两组患者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在为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及调剂药物的总时间。结果:为试验组患者所配药物的合格率高于为参照组患者所配药物的合格率(P<0.05)。在为试验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调剂药物的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中药调剂新模式应用于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药物调剂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率及患者对其工作的满意度。

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中药调剂新模式

中药调剂工作是临床上一项比较重要且繁琐的工作[1-2]。中小规模门诊的中药房具有场地小、资金短缺、缺少现代化先进设施等缺点[3]。如何提高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的质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门课题。为了提高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我院将中药调剂新模式应用于门诊中药房的药物调剂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中药房取药的92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5.51±6.54)岁。在试验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4例;其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46.27±7.21)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调剂方法

使用传统的中药调剂模式为参照组患者配药。具体的方法是:门诊中药房的药物调剂人员收到中药处方后,对处方进行审核。然后为患者包药。将包装好的药物发放给患者,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使用中药调剂新模式为试验组患者配药。具体的方法是:中药房成立中药调剂小组。该小组中有四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3名药物调剂人员(A、B、C)和1名替换人员(D)。根据工作的强度四名工作人员可适当地替换工作。工作人员A在收到处方后仔细审查处方,告知工作人员B处方中药物的剂量与名称。工作人员B完成抓药的工作,并将药物转给工作人员C。工作人员C使用减量法进行分药,并将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分类排放。为患者发放药物后,为其详细说明药物的煎煮方法、每次的用药量、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的质量。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质量合格的评定标准是:在为患者进行配药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多用药、少用药、用错药、使用劣质药品、药物剂量错误的情况。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质量不合格的评定标准是:在为患者进行配药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用药、少用药、用错药、使用劣质药品、药物剂量错误的情况。2)评估药物调剂人员为两组患者进行配药时的工作效率。评估的内容包括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及调剂药物的总时间。3)为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其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总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合格率的比较

为试验组患者所配药物的合格率高于为参照组患者所配药物的合格率(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为两组患者所配药物合格率的比较

2.2 在为两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工作效率的比较

在为试验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调剂药物的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总满意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3。

表2 在为两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工作效率的比较(±s )

表2 在为两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工作效率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s)调剂药物的总时间(min)试验组 46 5.54±0.32 6.35±0.58参照组 46 35.54±6.54 11.54±0.33 t值 20.7162 52.7496 P值 0.0000 0.0000

表3 两组患者对药物调剂人员工作总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的场地小、资金短缺、缺少现代化先进设施。提高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传统的药物调剂模式为参照组患者配药,使用药物调剂新模式为试验组患者配药。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所取药物的合格率、对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人员工作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参照组患者。在为试验组患者配药时,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时间、调剂药物的总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说明将药物调剂新模式应用于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的药物调剂工作中,可减少药物调剂人员在药房来回走动的次数,缩短其对每张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调剂的时间,进而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4]。传统的药物调剂模式是由单人进行操作,在调剂药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多药、漏药、错药等情况。药物调剂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进而提高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的药物调剂人员配药的合格率。但是,在药物调剂新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若其中一名药物调剂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会对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使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出现不满情绪[5]。因此,如何将药物调剂人员的关系处理好、提高药物调剂人员的整体素质是确保药物调剂新模式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应对门诊中药房的药物调剂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小组讨论会,在讨论会中让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说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组内讨论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将中药调剂新模式应用于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药物调剂工作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药物调剂人员的工作质量、效率及患者对其工作的满意度。

[1]白朝英.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调剂新模式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2):85-87.

[2]李振球.基层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北方药学,2015(2):147-148.

[3]寿迪文.某医院中药房门诊13496张中草药处方的统计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0):1699-1700.

[4]伦俊杰,尹顺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之路,2016(3):256-257.

[5]王敏芳,史雪敏,胥莉,等.上海市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房窗口饮片质量反馈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4):314-316.

[6]孙莉.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7):214-215.

R473

]B

]2095-7629-(2017)21-0016-02

猜你喜欢
配药中药房调剂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配药机器人主要技术方案及临床使用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相应措施探讨
医院门诊西药房智能配药发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虚拟中药房”破中医药服务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