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2018-01-09 03:52程文明朱文顺王秋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摘除术老年性晶状体

程文明,朱文顺,王秋燕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程文明,朱文顺,王秋燕

(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探讨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白内障摘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其角膜水肿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的第7天和术后的第1个月末,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老年性白内障;传统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科疾病。白内障患者多为老年人。白内障主要发生在患者眼球内的晶状体上,严重地影响其视力,甚至可导致其失明[1]。以往,临床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主要进行传统的白内障摘除术,但效果并不理想。郭向东[2]的研究表明,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证实此手术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别进行传统的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其中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2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1)合并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2)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4)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5)合并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在62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9±2.64)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在61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32±2.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白内障摘除术。具体的方法是:1)对患者的眼部实施浸润麻醉后,用缝线在其上睑和下睑做褥式缝合。2)用直齿镊在患者角膜缘后的8 mm处夹住睑上直肌的肌腱进行上直肌牵引缝线。3)在患者正上方角膜缘后约2 mm处做一个巩膜隧道切口,切口的长度为7~8 mm。4)在患者的前房后进行截囊、撕囊,然后对其晶状体进行水分离、水分层。5)将患者角巩膜处的切口延长至9~10 mm,娩出晶状体核。在患者角巩膜切口的两侧各缝合一针后,冲洗抽吸干净其晶体内残留的皮质,然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6)对患者角巩膜的切口进行间断缝合,共缝合5~6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体的方法是:1)在术前30分钟,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者进行散瞳。在术前的10分钟,用浓度为0.4%的奥布卡因滴眼液对患者的眼睑进行表面麻醉。2)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在5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中加少许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球周阻滞麻醉,然后压迫眼球约5分钟。3)用开睑器对患者进行开睑,对其眼球上直肌进行固定后,沿着上方的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对其巩膜面进行烧灼止血。4)在患者角膜缘后的1~1.5 mm处做一个长6~7 mm的反眉形或直线型的巩膜隧道切口,将注入器通过隧道探入透明角膜1 mm后进入到前房,将粘弹剂注入前房,然后做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分离其晶状体和内囊。用注水圈套器娩出患者的晶体核后,用双腔套管注吸其晶体内残留的皮质,直至其眼内呈透明状时停止注吸[3]。用粘弹剂对患者的前房进行填充,然后将预备好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房并置换出粘弹剂。5)在患者的结膜下注入2 mg的地塞米松,然后将其球结膜复位至手术切口处。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闭合的情况,确定是否为其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的第7天和术后的第1个月末,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在术后的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角膜水肿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7天和术后的第1个月末,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后的第7d 术后的第1个月末对照组 20 0.52±0.68 0.65±0.55观察组 20 0.89±0.25 1.01±0.38

2.2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7天,对照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平均为(4.23±1.26)D,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平均为(1.53±0.85)D。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发生率的比较

在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症状(占75%),在术后的1个月内其角膜水肿的症状消退。在观察组的2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症状(占30%),在术后的3~8天内其角膜水肿的症状消退。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指在人体的眼球内出现晶状体混浊的现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眼病。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的症状较轻时,其没有特异性症状,其病情易被忽视。多数此病患者在被确诊后,往往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因此,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4]。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传统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切口较大,不仅会给其视力带来一定的影响,还易使其发生术后角膜散光等并发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快、患者发生手术源性散光的风险低等特点。但此手术方法的医疗费用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及贫困地区推广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利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巩膜隧道技术摘除患者的白内障,具有对其眼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愈合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预后好、安全性高等优势[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的第7天和术后的第1个月末,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第7天,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视力。另外,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医疗费用低廉,且进行手术操作的方法相对简单易学,适于在基层医院及扶贫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1]王娟芹,薛慧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7):54-55.

[2]郭向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10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8(25):6178-6179.

[3]程晓霞.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囊外摘除术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4,35(11):2366-2367.

[4]代山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4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5,10(1):122-123.

[5]郭卫红.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改进[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5,37(22):983-984.

R776.1

]B

]2095-7629-(2017)21-0043-02

猜你喜欢
摘除术老年性晶状体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