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

2018-01-09 03:52巫银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排气肌瘤开腹

巫银玉

(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盐城 224021)

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

巫银玉

(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盐城 224021)

目的:比较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开腹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相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罹患子宫肌瘤的几率高达50%左右[1]。有研究指出,子宫肌瘤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因素之一。因此,临床上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比较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盐城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这78例患者均具有进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指征,且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排除合并有子宫颈恶性病变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将这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4~56岁,年龄均值为(45.4±5.8)岁;其肌瘤的直径为2~9 cm,平均直径为(3.9±1.2)cm;其中,有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29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2~57岁,年龄均值为(44.8±6.2)岁;其肌瘤的直径为1~10 cm,平均直径为(3.8±1.4)cm;其中,有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3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8例。观察组患者在年龄、肌瘤的直径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在其月经干净后的7~10 d内进行手术。嘱患者于术前12 h禁食,于术前6 h禁饮。

1.2.2 手术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其脐下1~2 cm处做一个10 mm左右的切口,置入套管针,为其建立人工气腹(术中将其气腹的压力保持在12~13 mmHg之间)。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子宫肌瘤的数目、位置和大小。在患者下腹两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交汇处的外侧各做一个5 mm左右的切口,并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套管针和手术器械。对于肌瘤位于子宫浆膜下的患者,首先用穿刺针在其肌瘤的假包膜层内注射20 U的缩宫素,然后用电凝刀依次纵向切开肌瘤假包膜的浆膜、肌层和包膜,充分暴露其肌瘤组织。用止血钳牵拉、旋转并剥离瘤体,并进行电凝止血,最后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患者的肌瘤残腔。对于肌瘤位于子宫阔韧带的患者,首先明确其输尿管的走向,然后依次切开其阔韧带的前叶和后叶,逐步剥离肌瘤的真包膜,充分暴露其肌瘤组织。用止血钳牵拉、旋转并剥离瘤体,并进行电凝止血,最后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患者的肌瘤残腔。对于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峡部的患者,先剪开其膀胱反折处的腹膜组织,推移其膀胱,充分暴露其肌瘤组织。切开肌瘤的浆肌层,钝性分离肌瘤周边的组织。用止血钳牵拉、旋转并剥离瘤体,并进行电凝止血,最后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患者的肌瘤残腔。将取出的肌瘤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采用开腹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按照《妇产科手术学》[2]中的规定对患者进行手术。在患者下腹的正中处做一个5~8 cm的纵向切口,打开其腹腔。探查患者肌瘤的数目、位置和大小,然后将其肌瘤剔除干净,并对其肌瘤残腔进行电凝止血。最后为患者留置导尿管,缝合其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中使用止血棉球的数量×5 ml。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是指患者手术结束至其肠胃蠕动、正常排气所用的时间。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是指患者手术结束至其切口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所用的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Excel 2016中,并对数据进行K-S检验。对于检验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比较(±s)

组别 术中的出血量(ml)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d)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d)观察组(n=39)89.4±12.2 1.2±0.6 7.0±1.2对照组(n=39)120.6±16.7 2.1±0.7 14.8±2.0 t值 9.421 10.616 10.174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的比较[%(n)]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子宫肌瘤可诱发癌变,对女性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临床上应及时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长期以来,开腹手术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但此术式具有创口大、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慢及并发症多等缺点[3]。与用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相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该病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这与陈晓霞[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与用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相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更好,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降低其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1]胡慧,梁小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19-120.

[2]杨晓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9):1117-1118.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孙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66.

[5]陈晓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6(29):173-174.

R713

]B

]2095-7629-(2017)21-0048-02

猜你喜欢
排气肌瘤开腹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