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01-09 03:52钱小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过敏史头孢菌素类药物

钱小娟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泰州 225500)

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钱小娟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探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14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本组1433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29%。这42例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等。与年龄≤6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饮食规律的患者相比,饮食不规律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用药期间饮酒习惯的患者相比,有用药期间饮酒习惯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过敏史的患者相比,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期间情绪良好的患者相比,用药期间情绪较差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饮食不规律、有用药期间饮酒的习惯、有过敏史、用药期间情绪较差是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此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类型之一。有研究指出,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此类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1]。本次研究将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14332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14332例患者。这14332例患者中有男性7039例,女性7293例,其年龄在14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42.5±5.6)岁。这14332例患者均未患有意识障碍,且无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禁忌证。

1.2 方法

对本组14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过敏史、饮食习惯、用药期间的情绪、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指标,记录其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本组1433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本组14332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29%。这4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等。详见表1。

表1 对本组1433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2.2 对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分析

与年龄≤6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60岁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饮食规律的患者相比,饮食不规律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用药期间饮酒习惯的患者相比,有用药期间饮酒习惯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过敏史的患者相比,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期间情绪良好的患者相比,用药期间情绪较差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饮食不规律、有用药期间饮酒的习惯、有过敏史、用药期间情绪较差是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对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分析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此类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可破坏 细菌的细胞壁,在细菌的繁殖期将其杀灭。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具有抗菌谱广、高效、低毒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3]。但有文献报道指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药疹等)、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4-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饮食不规律、有用药期间饮酒的习惯、有过敏史、用药期间情绪较差是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笔者认为,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此类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确保其能够严格遵医嘱用药。

综上所述,年龄>60岁、饮食不规律、有用药期间饮酒的习惯、有过敏史、用药期间情绪较差是导致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1]庄少雄,邱亿腾,彭武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J].当代医学,2013,22(20):148-149.

[2]吴树君.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5,17(11):49-50.

[3]陈荧,王富海.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143-144.

[4]丁芸.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与预防措施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2):323.

[5]庞敏.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143.

[6]岑文,田淑娥,吕建波,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及预防措施的探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2(67):168,169.

R978.1

]B

]2095-7629-(2017)21-0059-02

钱小娟,女,1971年6月出生,汉族,江苏姜堰人,学士学位,副主任药师,药剂科主任,主要从事药学相关工作,邮箱:qianxiaojuanjy@163.com

猜你喜欢
过敏史头孢菌素类药物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沉默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