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2018-01-09 03:52庞正彦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注射用生长因子脑出血

庞正彦

(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庞正彦

(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目的:探讨使用鼠神经因子(mNGF)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胞二磷胆碱钠组(n=50)和mNGF组(n=50)。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使用胞二磷胆碱钠进行治疗,为mNGF组患者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mNGF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P<0.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鼠神经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脑出血;鼠神经生长因子;胞二磷胆碱;神经功能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据统计,脑出血患者占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20%~30%,其在发病早期的死亡率约为49.4%[1]。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及吸烟等因素有关。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出来的生物活性蛋白。该药具有保护神经功能、营养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的功效[2]。为探讨使用鼠神经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笔者对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近几年收治的部分脑出血患者使用鼠神经因子进行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胞二磷胆碱钠组(n=50)和mNGF组(n=50)。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37~71岁,平均年龄为(60.2±3.8)岁。mNGF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为(61.4±5.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脱水、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每天静脉滴注0.5 g的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每天滴注1次,连续治疗4周。将20 μg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加入到2 mL的生理盐水中,为mNGF组患者肌内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根据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判定其治疗的效果[3]。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1%~100%。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6%~90%。进步: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18%~45%。无变化: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0%~17%。恶化: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上升。死亡: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NGF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mNGF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胞二磷胆碱钠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s)

注:*表示与胞二磷胆碱钠组相比,P<0.05。

组别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NGF组(n=50) 22.3±6.4 9.3±3.1*胞二磷胆碱钠组(n=50) 22.1±7.2 14.1±2.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及吸烟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逐渐呈现“高盐、高脂、高糖”的特点,其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该病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缺氧缺血及脑水肿等情况,进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引发神经功能障碍[4]。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出来生物活性蛋白。鼠神经生长因子由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支配靶细胞等产生,具有保护神经功能、营养神经及促进神经再生的功效。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可为患者受损的神经元提供营养,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5]。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使用鼠神经因子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1]林荣增,林慧,陈道存,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108-109.

[2]吴瑞,董治燕,李海军.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5):145-148.

[3]闫丙川,王明科,郑春玲,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62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94-95.

[4]刘斌.联合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7):193-194.

[5]李红普,邱新光,冯洪涛,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81-82.

R743.34

]B

]2095-7629-(2017)21-0080-02

猜你喜欢
注射用生长因子脑出血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