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臧娅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咪喹莫特尖锐湿疣

臧娅群

(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洪 223900)

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分析

臧娅群

(泗洪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洪 223900)

目的:探讨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将泗洪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这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用微波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情的复发率、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接受治疗前后其疣体的总个数。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8周后及停药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疣体的总个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微波治疗的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联合组患者在应用咪喹莫特乳膏和转移因子进行治疗后,出现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其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结论: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微波疗法;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是指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以肛门、生殖器等部位发生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刮除法、冷冻法、激光法、药物腐蚀法等治疗尖锐湿疣。但用上述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均较低,且患者的病情易复发[1]。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泗洪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尖锐湿疣患者。将这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在联合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年龄在14~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3.6)岁;其病程在8 d~5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1±0.4)个月。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19例;其年龄在1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3±2.8)岁;其病程在8 d~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3±0.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规定的尖锐湿疣的诊断标准。2)进行醋酸白试验的结果呈阳性。3)在入院前未接受过相关的治疗。4)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2)不具有进行微波治疗的指征。3)对转移因子和咪喹莫特乳膏过敏。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1.3 方法

用微波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用碘伏对患者病变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充分暴露其疣体。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疣体的基底部进行局部麻醉。用BZ-1B 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由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将治疗仪的功率设为30~40 W。充分凝固疣体的根部(深度达到真皮乳头层),使其脱落或发白。同时,将疣体周围2 cm范围内肉眼观察不明显但进行醋酸白试验的结果呈阳性的皮损区彻底清除。治疗结束后,用浓度为3%的硼酸溶液湿敷患者的创面。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注射液、咪喹莫特乳膏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微波疗法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同上。转移因子注射液的用法是:用3 mg的转移因子注射液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2次/周,共治疗8周。咪喹莫特乳膏的用法是:在对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后的7 d左右(在其创面基本愈合后),让其将浓度为5%的咪喹莫特乳膏均匀涂抹于愈合的创面上,涂药后轻揉创面2 min。在临睡前用药,第二天清晨用中性肥皂将乳膏洗掉,3次/周,共治疗8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情的治愈率。经治疗,患者的疣体完全消失,对其进行醋酸白试验的结果呈阴性,且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在其原疣体的周围未出现新的疣体,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治愈。治愈率=治愈的例数/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其病情的复发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8周后、停药3个月后其疣体的总个数。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2]。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91.07%(51/56),对照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71.43%(40/56)。联合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得知,联合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8.93%(5/56),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8.57%(16/56)。联合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疣体总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疣体的总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8周后及停药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疣体的总个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疣体总数的比较(个,±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疣体总数的比较(个,±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8周后 停药3个月后联合组 56 15.8±7.4 7.2±2.3*# 2.2±1.0*# 1.7±0.6*#对照组 56 15.3±7.1 13.8±5.2 7.5±2.1* 11.3±3.1

2.3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微波治疗的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用咪喹莫特乳膏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中有7例患者的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有9例患者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有4例患者的局部皮肤发生糜烂。但患者的上述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在用浓度为3%的硼酸溶液对其局部皮肤进行3~5 d的湿敷后,其上述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用转移因子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中有21例患者的局部皮肤出现酸胀感和灼热感,但其上述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其上述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3 讨论

尖锐湿疣又叫生殖器疣,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微波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的常用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可通过高频电磁波震动产生的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将疣体凝固,使其碳化并脱落。该疗法具有治疗的效果好、止血彻底、安全性高、无刺激性气味等优点[3]。转移因子是一种由氨基酸、多肽、多核苷酸等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用该药对尖锐湿疣患者进行治疗,一方面能有效地抑制和杀灭其体内的HPV病毒(包括处于休眠期的病毒),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患者体内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可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4]。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局部免疫调节剂。该药虽然对HPV病毒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但其可通过诱导机体对HPV病毒的Th1型免疫反应来达到抗病毒和调节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5]。临床研究指出,用浓度为5%的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能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6]。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微波疗法联合转移因子、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1]王海英,高来强,聂燕,等.尖锐湿疣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5,24(8):69-71.

[2]马国安,王宝娟,丁红炜.光动力联合疗法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2):105-108.

[3]傅亚平,陈林海.微波加干扰素α-2b治疗120例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4,23(2):74-76.

[4]唐显华,陈杏英,梁敏仪.匹多莫德、转移因子联合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8):117-118.

[5]刘亚玲,齐欣,黄晓波,等.转移因子胶囊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12):739-740.

[6]尚智伟,冯海瑕,王为平,等.5%咪喹莫特乳膏联合转移因子注射液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6,23(3):180-182.

R759

]B

]2095-7629-(2017)21-0128-02

臧娅群,女,1976年12月25日出生,主治医师,邮箱:781362652@qq.com

猜你喜欢
咪喹莫特尖锐湿疣
CO2激光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亚型的研究及临床分析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斑马去哪儿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外用咪喹莫特联合Nd:YAG激光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咪喹莫特在扁平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评价
手术切除与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结节性、浅表性基底细胞癌的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非劣效性、随机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