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陈祖国何志童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螺钉股骨

袁 辉,陈祖国,何志童

(盐城新东仁医院骨科,江苏 盐城 224000)

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袁 辉,陈祖国,何志童

(盐城新东仁医院骨科,江苏 盐城 224000)

目的:探讨用PFNA(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盐城新东仁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PFNA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PFNA内固定术;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PFNA(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探讨用此手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占60.0%),女性患者6例(占40.0%);其年龄为67~88岁,平均年龄为(77.2±2.9)岁。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占53.3%),女性患者7例(占46.7%);其年龄为65~91岁,平均年龄为(78.4±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使其取仰卧位。垫高患者患侧的髋部,使其患侧髋部与手术床的夹角为15°。在患者患侧髋部的外侧作一个切口入路,充分暴露其骨折部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将型号合适的钢板放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部及其股骨近端外侧服贴的位置,然后对其股骨颈和股骨干进行钻孔,使用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辅助下观察对钢板进行固定的效果。钢板的固定效果若令人满意,为患者冲洗伤口,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2]。为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取仰卧位。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闭合复位。在患者股骨大转子的上方做一个切口,显露出其股骨粗隆及大转子。在股骨大转子偏外侧及顶端进针,在大转子顶端中外1/3处与大粗隆内侧进行开槽,在C型臂X线透视机的辅助下将直径为2.8 mm的导针置入髓内通道。在不进行扩髓的前提下用导向器将PFNA主钉置入髓内通道,并安装螺旋刀片。将稳定交锁螺钉和负重防旋螺钉分别置入患者骨折部位的近端和远端,并进行固定。为患者冲洗伤口,常规放置引流管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具体的疗效判断标准是:1)临床治愈:经治疗,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91分。2)显效:经治疗,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在80~90分之间。3)有效:经治疗,患者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0~79分之间。4)无效:经治疗,患者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59分。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的比较(周,±s )

表2 两组患者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的比较(周,±s )

组别 术毕至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 术毕至下床行走的时间观察组(n=15) 9.7±1.4 3.5±0.8对照组(n=15) 15.4±1.6 5.7±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老年人是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4]。临床上对发生此类骨折的老年患者通常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可影响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此手术的内固定效果理想,但是手术的操作复杂、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不适用于老年患者[5]。近年来,临床上多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此手术的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小,所用内固定装置的抗旋能力强,对局部骨质的影响小[6]。目前,PFNA内固定术已经成为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1]王俊新.PFNA微创法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29):137-139.

[2]柯敏.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5):30-31.

[3]魏东华,江中潮.PFNA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9):1704-1706.

[4]朱龙,闫英杰,程战伟,等. PFLP与PFNA微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J]. 实用骨科杂志,2014(10):935-938.

[5]程正亮.PFNA微创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3):453-455.

[6]冯皓,周芳菲. PFNA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J].中外医疗,2013(18):55-56.

R687

]B

]2095-7629-(2017)21-0149-02

袁辉,男,1981年11月出生,江苏盐城人,汉族,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的临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螺钉股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