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乔荣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丹参酮拉西神经功能

乔荣梅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卫生院内科,江苏 兴化 225711)

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乔荣梅

(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卫生院内科,江苏 兴化 225711)

目的:分析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卫生院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和联合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丹参酮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NIHSS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丹参酮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丹参酮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其进行治疗,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状态。

血栓通;吡拉西坦;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急性脑梗死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其多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生脑梗死的部位、病灶的大小、脑缺血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研究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江苏省兴化市周庄中心卫生院内科在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其中,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语言表达不利、有脑血管疾病史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对血栓通、吡拉西坦、丹参酮ⅡA磺酸钠等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不愿加入本研究的患者。将这60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丹参酮组。在联合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其年龄在43~7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3.5±6.1)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有6例、6例、2例和3例。在丹参酮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其年龄在45~7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2.8±5.9)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有7例、5例、3例和4例。丹参酮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联合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用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抗凝治疗,用甘油果糖对其进行脱水和降颅内压治疗等。在此基础上,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丹参酮组患者进行治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用法是:将40~80 mg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7 d。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对联合组患者进行治疗。血栓通注射液的用法是:将400 mg的血栓通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7 d。吡拉西坦注射液的用法是:将100 ml的吡拉西坦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分显效、有效和无效[2]。经治疗,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的病残程度为1~3级,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5%~89%,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病残程度超过3级,其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5%,则判定其治疗的效果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NIHSS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丹参酮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联合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丹参酮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0 23.5±4.5 7.9±4.2丹参酮组 30 23.4±4.5 12.8±4.6 t值 0.0860 4.3086 P值 0.9317 0.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丹参酮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脑梗死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3]。临床研究表明,若能及时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就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状态[4]。血栓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吡拉西坦是临床上常用的改善脑代谢的药物。该药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内二磷酸腺苷的生成,改善其脑组织代谢,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状态。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这与吕建军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其进行治疗,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状态。

[1]徐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7):147,149.

[2]李乃侠,韩玉惠,郑德泉,等.血栓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 4(7):1304-1307.

[3]陈希山.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7):55-56.

[4]李植灿,姚庆阳.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FGF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76-78.

[5]吕建军,郭素贞,赵伟娥,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9):53-55.

R743

]B

]2095-7629-(2017)21-0163-02

猜你喜欢
丹参酮拉西神经功能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冰糖葫芦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