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王建芳支文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甘精乙组糖化

王建芳,支文军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王建芳,支文军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探讨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治疗后,乙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为理想。

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此病患者会出现血糖水平升高及不同程度的多饮、多尿、烦渴、消瘦的症状。此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类型。研究发现,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控制的达标率低于30%[1]。药物疗法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为了探讨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在甲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4.6±7.6)岁;其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4.8±0.8)年。在乙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0.6±6.5)岁;其病程为3~10年,平均病程为(5.9±0.6)年。本次研究对象的病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关于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甲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AAN6735)的用法是:每次服0.5 g,每日服2次,于早晚服用。为乙组患者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的用法与甲组患者相同。甘精胰岛素(生产厂家: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7BJA007)的用法是:每日按照0.2 U/kg的剂量对患者皮下注射适量的甘精胰岛素。每隔2 d为两组患者检测1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2]。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治疗前后,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2)在进行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低血糖、体重增加)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在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均属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在进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均属于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乙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水平均低于甲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比较( ±s)

指标 甲组 乙组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8.5±3.2 8.2±1.3 8.5±1.9 7.2±0.9 114.62 <0.05餐后2 h血糖(mmol/L) 18.6±3.2 15.2±5.8 18.8±6.9 11.3±4.3 3.7171 <0.05空腹血糖(mmol/l) 9.3±2.2 8.9±2.2 9.4±2.6 7.0±1.6 3.8255 <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期间,在甲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在这8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2例,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有2例,出现体重增加的患者有4例,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6.67%。在乙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这2例患者均出现胃肠道反应,该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6.67%。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2]。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有关。临床上主要使用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3]。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都是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降糖药。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采用重组DNA技术制造而成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研究发现,此药在中性pH液中的溶解度较低。为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此药后,此药被其体内的酸性溶液中和后可形成细微的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的甘精胰岛素,从而保持可预见的、长效的血药浓度[4]。甘精胰岛素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可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解和蛋白质的水解,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量的临床研究都表明,用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稳定地降低其血糖水平[5]。二甲双胍多被用于对单纯控制饮食、进行体育锻炼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此药可有效地降低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其血糖水平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葡萄糖在其体内外周组织中的摄取率,在不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为理想。

[1]张雅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50-151.

[2]王红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30-31.

[3]夏美娜,陈文娟,魏进,等.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3):100-102.

[4]高嗣哲.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4):69.

[5]王海英.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0):30-31.

[6]张淑云.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24-25.

R587

]B

]2095-7629-(2017)21-0174-02

猜你喜欢
甘精乙组糖化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