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

2018-01-09 03:53孙颖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检查和心电图检出率

孙颖锋

(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功能室,山西 汾阳 032200)

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

孙颖锋

(山西省汾阳医院心功能室,山西 汾阳 032200)

目的:比较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将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0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比较对这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P<0.05)。结论:与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相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更高。

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心肌缺血患者心脏的血液灌注量可明显减少,使其心脏的供氧量减少、心肌能量的代谢出现异常,进而无法支持心脏的正常工作。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提供。因此,即使人处于安静的状态下,其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研究发现,血压降低、主动脉的供血量减少、冠状动脉出现阻塞、血液黏度出现变化、患有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疾病都是诱发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常用心电图检查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为了比较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缺血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到确诊。在这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其年龄在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3±3.11)岁。

1.2 检查方法

在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其不要吃洋地黄、奎尼西等可对进行心电图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的药物,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尽量放松全身。然后,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1.2.1 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方法 使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相应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后,涂上导电液体,贴上电极,打开心电图仪,将纸速设置为25 mm/s。

1.2.2 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方法 指导患者佩戴BI9800型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在24 h之内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使用Biox Win分析软件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3 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1)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ST段位移明显,持续的时间超过1 min。2)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下降的幅度≥0.1 mV,持续的时间≥1 min。3)ST段抬高,抬高的幅度≥0.15 mV,持续的时间≥1 min[1]。符合上述任意一个标准即可将患者的病情诊断为心肌缺血[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00例患者中,有62例患者被检出心肌缺血,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62%。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被检出心肌缺血,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88%。对本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于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P<0.05)。详情见下表。

表1 对100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心肌的血液供需保持平衡,进而确保心脏能够正常工作。当由某种原因导致心肌的血液供需失衡时,就可形成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心肌缺血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1)患者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此症状可向患者的左肩、左上臂放射,其持续的时间为3~5 min。在休息片刻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2)在饱餐后、寒冷的天气里及饮酒后,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3)在夜间睡眠时,枕头若较低,患者可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在取高枕卧位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可得到缓解。4)在熟睡时或白天取平卧位时,患者可突然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的症状。在立即坐起或站立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可得到缓解。5)在用力排便时,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气急、胸痛的症状。6)患者未出现典型的心肌缺血症状,仅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或出现牙痛、颈椎痛的症状。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的方法逐渐增多。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法的费用高,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大,因此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检查方法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过去,临床上常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此检查方法的精准度有限,无法将其结果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最终依据。近年来,临床上多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脏疾病方面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的优点[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相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率更高。

[1]隋鑫,赵东旭,金慧鹏,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6,29(17):364.

[2]时莉,郭玫.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6):187-189.

[3]郭冰,朱红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6):501.

R541

]B

]2095-7629-(2017)21-0185-02

猜你喜欢
检查和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羊肺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联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效果观察
用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准确性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