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09 03:53王平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染色法优良率切片

王平平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王平平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目的:研究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组织标本染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HE组(n=60)和免疫组化组(n=60)。采用HE染色法对HE组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免疫组化组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分析总结两种染色方式对组织切片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8.3%、96.7%,HE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HE

病理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进行病理检查的操作环节较多,在任一环节中发生失误都将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染色技术。近年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免疫组化染色法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标本染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HE组(n=60)和免疫组化组(n=60)。HE组患者中有男33例,女27例;其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53.4±9.7)岁;其中有转移性肝癌患者7例,肝血管瘤患者16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5例,肝细胞癌患者32例。免疫组化组患者中有男32例,女28例;其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53.3±9.8)岁;其中有转移性肝癌患者8例,肝血管瘤患者16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5例,肝细胞癌患者3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疑似患有肝脏恶性肿瘤。2)具有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的指征。3)本人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患有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

1.4 方法

采用HE染色法对HE组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染色方法是:1)将患者的肝脏穿刺组织置于4%的中性甲醛组织固定液中进行固定,4 h后使用AF液将其浸泡1 h,然后依次使用75%的乙醇溶液、80%的乙醇溶液、90%的乙醇溶液、95%的乙醇溶液、100%的乙醇溶液(Ⅰ)、100%的乙醇溶液(Ⅱ)将其浸泡1 h。2)依次使用二甲苯溶液(Ⅰ)、二甲苯溶液(Ⅱ)将其浸泡30 min。3)对组织标本进行浸蜡、包埋、切片处理。4)在60℃的温度下对组织切片进行烤片2 h,然后对其进行HE染色。5)完成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免疫组化组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染色方法是:1)对组织标本进行固定、浸泡、浸蜡、包埋、切片处理的方法与HE组相同。2)对组织切片进行脱蜡处理,并将其置入3%的双氧水中浸泡20 min。3)用PBS缓冲液对组织切片进行冲洗3次以上(冲洗的时间>15 min),然后将700 ml的柠檬酸缓冲液(pH为6.0)置入烧杯内加热。4)在柠檬酸缓冲液沸腾后,将组织切片置入烧杯内。15 min后将组织切片取出,在常温下冷却5 min后,使用PBS缓冲液(pH为7.4)对其进行冲洗3次以上(冲洗的时间>15 min)。5)对组织切片进行一抗处理,然后将其置于4℃的冰箱中孵育。在第2 d,将组织切片取出,并再次使用PBS缓冲液(pH为7.4)对其进行冲洗。6)对组织切片进行二抗处理,对其进行常温孵育10 min,然后使用PBS缓冲液(pH为7.4)对其进行冲洗。7)使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溶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显色处理,然后用清水对其进行冲洗。8)用苏木精对组织切片进行衬染,并使用透明脱水树胶对其进行封固。完成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组织切片。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种染色方式对组织切片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影响[1]。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组化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8.3%、96.7%。HE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80.0%。免疫组化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H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准确率的比较[n(%)]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HE染色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但效果一般。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染色技术。近年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时不会出现内源性生物素引起的背景染色,从而可显著提高组织切片的质量[2]。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HE组患者相比,免疫组化组患者组织切片质量的优良率、接受病情诊断的准确率均更高。可见,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笔者认为,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取材。保证取材病灶部位组织的厚薄一致,避免取到坏死、变性的组织。取材后应及时对组织标本进行相应的保存处理,以免其遭受污染或发生变质。2)固定。及时对组织标本进行固定,以免其发生自溶[3]。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染色法在对患者进行 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许红英.免疫组化在肝脏穿刺组织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224.

[2]陈素梅,邓勇,林成祖,等.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204-207,208.

[3]方静怡,朱正鹏,李凯,等.IgG、IgM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表达研究[J].肝脏,2016,21(9):740-743.

R575

]B

]2095-7629-(2017)21-0189-02

猜你喜欢
染色法优良率切片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PCR技术、抗酸染色法在肺结核病理学诊断中应用比较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墨汁染色在组织切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