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维持性肾病血液

高 琛

(济南市中心医院器材处,山东 济南 250014)

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高 琛

(济南市中心医院器材处,山东 济南 250014)

目的:探讨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50)。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其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其不良的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指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延长或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1]。临床上主要使用该疗法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的疗程较长,费用较高。因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通常具有较重的精神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及悲观等不良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的效果,并降低其生活质量[2]。为探讨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济南市中心医院对近几年收治的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0例肾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在参加本次研究前已进行12周以上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情稳定。2)未发生营养不良、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4)不存在意识障碍,可独立完成本研究中使用的各种量表。5)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为(54.5±2.3)岁;其中有慢性肾炎患者17例,有高血压肾病患者12例,有糖尿病肾病患者8例,有肾结石患者7例,有狼疮肾患者4例,有多囊肾患者2例。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45~65岁,平均年龄为(55.2±2.7)岁;其中有慢性肾炎患者14例,有高血压肾病患者10例,有糖尿病肾病患者7例,有肾结石患者6例,有狼疮肾患者2例,有多囊肾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核对其基本信息。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观察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护理前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2名护师及1名主管护师组成,主管护师任组长。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病情进展的情况、经济情况、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文化水平。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热情真诚。询问患者需要哪些帮助,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使其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为患者讲解与其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有关的知识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其对自身所患疾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认知水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告知患者其病情好转的消息。2)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其焦虑、紧张、抑郁、偏执、不安等不良的情绪。经常为患者播放轻快、柔和的音乐,帮助其放松心态。定时在患者的病房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在病房内摆放患者喜欢的花草,改变病房内单调、沉闷的环境。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并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组织患者进行散步、下棋及打太极拳等活动,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的家属和朋友多关心患者,在不打扰患者休息的情况下探望患者。3)定期组织护理小组成员学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有关的操作技术,提高其制作瘘管和进行血管穿刺的准确性,避免因护理人员的操作不熟练而对患者造成多次创伤,增加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护理人员熟练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评分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成正比。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评分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分,±s)

表1 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0 65.1±2.0 32.5±1.5 71.3±2.7 48.6±2.2常规组 40 67.4±2.1 54.8±1.6 70.9±2.5 63.1±1.8 t值 0.165 8.124 1.637 8.223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SF-36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50 60.2±0.9 82.4±1.2常规组 40 59.6±0.5 67.0±1.4 t值 1.056 9.073 P值 >0.05 <0.05

3 讨论

肾脏是保证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3]。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现阶段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其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均较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使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的疗程较长,费用较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可因经济压力、身体不适及担心预后不佳等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的情绪,表现出焦虑猜疑、幻想偏执及悲观厌世等心理状态。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延误其病情,降低其生活质量和治疗的效果[4]。因此,消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成为了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要护理目标。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护理技术积极影响患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护理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小组成员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改变治疗环境、提高自身护理技术等方法对其心理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效地消除其不良的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其不良的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1]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16.

[2]陈亚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9-1700.

[3]曹建侠.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978,1980.

[4]方淑悦,刘莉,王春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的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68-269.

[5]陈柳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7):1558-1559.

R692.5

]B

]2095-7629-(2017)21-0221-0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肾病血液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多彩血液大揭秘
“重女轻男”的肾病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