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8-01-09 03:53王仙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预见性直肠癌下肢

王仙娥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晋中 030800)

对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王仙娥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晋中 030800)

目的:分析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直肠癌手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更低,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缓解其下肢肿胀疼痛的症状,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直肠癌手术;预见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直肠癌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但该病患者受手术刺激、术后长期制动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可对其术后康复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肺栓塞。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无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高达30%~40%,而其中有1%的患者可因发生肺栓塞而死亡[1]。因此,临床上应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本研究主要探讨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直肠癌手术的78例患者。将这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研究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5例,男性患者有24例;其年龄为38~75岁,平均年龄为(52.4±3.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7例,男性患者有22例;其年龄为39~73岁,平均年龄为(51.4±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在患者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及伤口的渗血、渗液等情况。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性状、排便的次数及是否存在腹部不适感、腹泻、便秘等情况。2)教会患者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告知其在使用肛门袋前应先用清水洗净肛门周围的皮肤。3)对患者进行引流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用自制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对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体型肥胖、有长期吸烟史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对其进行重点防护。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使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3)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遵医嘱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2]。在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应选择最佳的注射部位,尽可能地避免其注射部位发生出血、皮下淤斑等情况。4)采用物理方法预防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患者穿戴弹力袜,或用下肢静脉压力治疗仪对其进行治疗,以增加其下肢血液的流速,促进其下肢深静脉血液的回流。5)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咳痰,帮助其保持舒适的体位,每隔2 h协助其翻身1次。指导患者家属定时按摩患者下肢的肌肉,要自其小腿向上进行环形按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屈伸运动、踝关节的旋转运动等。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及早下床进行活动。6)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术后,让患者禁食2~3天。在禁食期间,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和静脉补液。待患者肠蠕动的功能恢复且其肛门排气后,遵医嘱让其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让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摄入足够的水分,以降低其血液的粘稠度,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温度及是否存在肿胀、浅静脉曲张等情况,加强对其下肢进行保暖,避免在其下肢处穿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4.84%(其中对护理感到不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例、12例和25例),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2.05%(其中对护理感到不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患者分别有7例、19例和13例),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此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及相关的高危因素,有预见性地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防治措施的一种护理手段[3]。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临床上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缓解其下肢肿胀疼痛的症状,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李广霞.优质护理对预防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J].医药装备,2017,30(7):157-158.

[2]葸根,陆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12):1806-1810.

[3]常波,谢达.预见性护理对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7(4):448-449.

R473

]B

]2095-7629-(2017)21-0229-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直肠癌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